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最美战疫人】东港报到!凤城报到!宽甸报到!驰援英雄,你们辛苦了!
  • 发布日期:2022-5-9 12:47:27
  • 消息来源:丹东发布

东港报到!

丹东发生疫情后,东港市先后派出9支工作队共839人驰援丹东,众志成城打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

 

428日凌晨,东港市接到丹东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指示,调配防疫工作者支援丹东主城区核酸检测信息采集等工作。

330分,450名防疫工作者准时集结完毕。经现场规范培训后,全体人员“披挂”编组,530分奔赴丹东疫情防控一线。

 

429日凌晨,根据疫情形势变化,东港市又精选医护人员、机关干部组成防疫工作队,全面投入振兴区临江街道、帽盔山街道、纤维街道及浪头镇的核酸采集等工作中,并组建党员突击队4支,主攻急难险重任务。

 

52630分,东港市第七批43名医务人员赶赴丹东方舱医院和振兴区隔离点。

 

“妈,我去丹东支援了,别担心,帮我照顾好宝宝!”踏上大巴车时,于鹏琳悄悄给家里发去微信。尚在哺乳期的于鹏琳,是东港市中心医院一名90后护士。当天刚做完一台甲状腺手术的她接到通知后,立即与队友们对工作流程和任务分工进行了梳理。援丹期间,她日均完成入户核酸采集400余份。完成任务后,她放弃休息,立即支援其他队伍,经常深夜才回到驻地。

429日,由于连日奔波劳累,于鹏琳晕厥在采样现场,不得不暂时离开队伍休养。

“疫情当下,我想用所学的专业与技能,守护好我爱的这座城市。”经过培训学习,也经历过抗击疫情考验,来自东港市卫健系统的90后机关干部周方园心中多了一份从容。作为后勤保障人员,周方园要穿着笨拙的防护服,腰间缠上足量的采样管、棉签等,一刻不停地奔走在街道、社区、楼栋间。14个小时下来,常常汗透衣裳,面屏挂满了水珠……

凤城报到!

丹东发生疫情后,从425日起,凤城市每天派出一支医疗队驰援丹东,以实际行动助力丹东疫情防控。

 

425日凌晨,凤城市接到丹东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指示,调配防疫工作者支援丹东主城区核酸检测信息采集等工作。500名由凤城各医院和机关干部组成的防疫工作者准时集结完毕。经现场规范培训后,全体人员进行编组,清晨就奔赴丹东疫情防控一线。

 

 

“我们主要负责支援丹东市各区核酸采集、核酸实验室和流调消杀工作,保证每天到岗350人以上,为丹东主城区社会面清零贡献凤城力量。”凤城援丹核酸采集总领队马坤说。

队员们每天4点从隔离宾馆准时出发,乘车来到振兴区各个隔离点,开始一天的工作。因为经常需要入户采集核酸,一栋楼爬上爬下,很多人的防护服很快湿透了。午饭,就地解决;短暂的休息时间,很多人倒地就睡。回到隔离宾馆时,已是满天繁星,往返的路上是大家最佳补觉时机……

 

62岁的凤凰医院分队队长张立红说:“我虽然退休了,但作为护理工作者,需要我的时候,就必须往前冲,有一分热,就要发一分光。”这个团队现在有102人,这些天来转战振兴区永昌社区、纤维街道和元宝区等多个核酸采集点,每天采集数6000多人次。张立红每天回到宾馆,还要查看队员们的身体健康状况,统计汇总当天核酸采集任务等,为第二天的工作做准备,最多就能睡上四个小时。

最令张立红感动的,是每天晚上回到隔离宾馆后,很多年轻队员怕错过第二天的行动通知,也怕早上起不来,干脆就不睡了,坐在床上打盹直到集合出发。

 

凤城市中心医院分队队长郭惠慧介绍说,这些天,他们转战振兴区临江街道和元宝区广济街道等多个核酸采集点。很多队员是90后甚至00后,在家里还是孩子。但关键时刻,作为白衣天使,他们穿梭在密接者中间,在封控区采集核酸,没有一个人退却,像战士一样勇往直前。“我们团队是一个整体,每名队员在互相帮助、互相打气。”郭惠慧说。

 

宽甸报到!

疫情防控,使命如山。丹东突发疫情,宽甸许许多多逆行者星夜驰援,在社区、在方舱、在隔离点,他们“沉”在一线、“冲”在一线、“战”在一线、“守”在一线,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宽甸力量……截至目前,宽甸已派出8支医疗队共计385人支援丹东。

 

疫情防控需要从事感染预防和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我是党员,我先上。”宽甸中心医院党委委员高君主动请战。428日晚,他到达丹东,立即开始了紧张的方舱医院筹备工作,快速组建院感队伍,连夜制订相关院感规范制度,手把手指导和培训护士如何转运核酸标本、如何消毒消杀等,要求医护人员必须通过考核方能进舱,以确保医护人员零感染。

 

“作为一名党员,必须讲政治、讲大局,即使有危险,我也必须去。”宽甸援丹核酸采集医卫队副总指挥王云成,每天都带领200人奋斗在振安区、振兴区最危险的封控小区和街道。因为患有严重的胆石症和腰间盘突出,他需要服用止痛药、消炎药。高强度的工作,让王云成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从427日开始至今,他亲手采集核酸样本3000余人次,他带的团队共采集核酸样本30余万人次。

 

“本人姜晓丹,如在武汉不幸发生意外,自愿贡献遗体用于医学研究。愿早日攻克新冠病毒,还中国一片净土!”这是2020年,宽甸中医院ICU护士长姜晓丹支援武汉时写下的“遗书”。如今,她再次请缨驰援丹东,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流调工作看似简单,实际上需要极强的逻辑思维,为了提交更加准确的报告,姜晓丹昼夜奋战,对阳性病例进行流调、整理、分析并找出其接触过的人员……虽然身心极度疲惫,但她仍然高效率完成了任务。

 

他曾驻守宽甸集中隔离点110余天没有回家,还曾于202111月主动请缨支援大连,他就是宽甸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8岁的老党员姜庆辉。在丹东,姜庆辉作为消杀工作人员,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背负三十公斤的消毒箱,日行几万步。肩膀被勒出深深的压痕,汗水也湿透了衣衫,耳膜被手持消杀喷雾器噪声震得生疼,但他始终冲锋在防疫消杀的最前沿。

编辑:邹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