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日期:2022-5-6 12:44:20
- 消息来源:丹东日报社
实施静态管理后,城市按下了“暂停键”。不会使用微信、家里没菜、子女在外地,甚至吃的药都没有了……面对突发状况,对于老年人,特别是独居和有困难的老人来说,往往更加措手不及。连日来,丹东市各地区各部门下沉机关干部、疫情防控志愿者竭尽努力,四处奔走帮助特殊群体解决实际困难。
“603,加油!”
“李警官,不好意思,又来麻烦您……”5月1日下午,振兴区荣景公寓小区居民梁女士向丹东边境管理支队合作区大队商旅边境派出所民警李喆求助。
原来,梁女士的父亲卧病在床,当天呼吸机面罩损坏,眼看要“断档”。一家人四处打听,辗转联系找到一家呼吸机面罩经销商,但由于小区封控管理,不能出门去取,只好向李喆寻求帮助。
“好!我去取!”收到消息后,李喆迅速赶往梁女士所说的经销商店铺,成功交接。拿到呼吸机面罩后,李喆又赶到药房买到梁女士父亲急需的药物,一起送到梁女士手中。
在梁女士父亲患病卧床的半年里,民警、邻居、社区、物业一直帮助梁女士一家。特殊时期,大家又帮忙买来医疗物品、蔬菜、鸡蛋、营养品……
回到家后,梁女士拿药品时,发现包装袋里有一张小字条,上面写着“603,加油!”一瞬间,梁女士红了眼眶。
一封线上感谢信
“你们会摆弄手机,一定要在微信里替我谢谢社区工作人员!”5月1日,元宝区兴东街道聚宝社区党委书记刘金霞收到互感器小区独居老人吴显丽女儿郑美娥发来的“线上感谢信”。
吴显丽85岁了,今年3月底病愈出院回家,一直是郑美娥和弟弟轮流照顾。“疫情来得突然,母亲一个人在家,不会‘团菜’,也没人照顾,我和弟弟很不放心。”
4月29日晚,郑美娥再次接到母亲的电话,说聚宝社区工作人员多次给她打电话,询问有啥需要的,今天上门做核酸检测时,送来了八宝粥、奶、面包、火腿肠、方便面和口罩……
原来,社区有一本专门记录辖区独居老人、孤寡老人基本情况的台账。一直以来,刘金霞都在关注着吴显丽,和郑美娥一样“不放心”老人。
“防控有纪律,关怀有温度。当看到社区工作人员在家门口(出现)的那一刻,母亲的内心充满了感动和温暖。”郑美娥写道。
蔬菜包送到家门口
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元宝区民政局及时开展临时救助,下拨临时救助备用金15万元,指导各镇街简化程序,启动急难型救助,进一步做好疫情期间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

4月28日,元宝区民政局联合金山镇组织物资分装队伍,将爱心企业捐赠的蔬菜打包,共计1620袋,装车运往各社区、村,按照需求免费分发给特殊困难群众。
当晚,金山镇天泽社区收到了60份蔬菜包。社区工作人员荆兰茹、范冰迅速整理特殊困难群众名单。“重残、失独、患病等群体,大多数人不会使用手机,也不会下单买菜,我们得马上把菜送过去。”
夜幕中,荆兰茹和同事开着车,范冰骑着电动车,穿行在寂静的平房区和楼群之间,将蔬菜包和工作人员的工作餐送到一个个家庭。
大头菜、大葱、辣椒、土豆……特殊困难群众收到社区送来的蔬菜包,连连道谢:“感谢政府为我家送来的蔬菜包,这么重的一袋菜,工作人员辛苦了!”
就在范冰送菜的同时,独自居家的儿子不慎发生意外,头部流血。儿子知道妈妈工作很忙,没有给妈妈打电话,而是找到住在同一小区的班主任老师,班主任老师紧忙赶来为他包扎伤口。第二天,和儿子视频通话时,范冰才知道儿子受伤了。范冰因病做过两次大手术,这几天起早贪黑地忙,没有一丝抱怨,可看到头上包着纱布的儿子,她流泪了。
“用实际行动传递爱与关心,是我作为母亲为儿子上的最好一课。”范冰说。
编辑:邹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