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日期:2022-4-22 10:05:11
- 消息来源:丹东日报社
在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741万亩林区森林防火一直是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
如今,这个难题有了新的解决方案——“林长制”。
“过去,仅清明节一天,我们就能接到多个火灾报警电话。”4月19日,宽甸满族自治县国营林场管理事务服务中心副主任高大伟介绍,从试点林长制并推行以来,在各级林长的努力下,今年清明节期间实现了零火情,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
宽甸满族自治县国营林场管理事务服务中心成立于2018年8月,辖区林地总面积32万亩,分布在全县21个乡镇101个行政村,该中心分成3172个小班管理348个地块。2022年1月,该中心在全市率先开展林长制试点工作。高大伟被任命为“乡级林长”。听着是个“长”,却又不是官。对这个新的身份,高大伟起初有些无所适从:林长能干啥?林业资源如何管护?……林长对他而言,不仅是多了一个身份那么简单,还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压在肩上。
为了更好履行职责,高大伟几乎每个月都要巡查一遍管辖区域,查看森林防火情况、基层存在问题、护林员履职情况,“由于汽车进不了林地,巡查时都靠一双脚。最多的一天,为了查看清明节防火情况,我走了近4万步。”
作为全市林长制试点之一,目前,宽甸满族自治县国营林场管理事务服务中心已经建立健全林长会议制度、信息公开制度、部门协作制度、督查制度、巡林制度和考核办法,严格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保证林长制科学、健康、有序推进。“县级林长考核我们,我们再考核基层林长,一层一层传导下去,不仅是压力,更是责任。”高大伟说,自己在工作中亲身感受到,林长制推行以来,从林长到基层护林员,大家的责任意识都更强了。多了一个“长”,工作变了样。
宽甸满族自治县林长制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自推行林长制工作以来,宽甸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精心谋划、狠抓落实,以林长制试点为总抓手,推动“林长制”向“林长治”转变,已取得初步成效。
为了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责任落实,宽甸县委、县政府印发了《宽甸满族自治县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方案》,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县、乡(镇)、村三级林长组织体系。宽甸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县级林长,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林长,44名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乡(镇)级林长, 178名村党组织书记担任村级林长。
不仅如此,宽甸还以推行林长制为抓手,从增绿、护绿提质上下功夫,2021年至今共完成人工造林任务3.1万亩,其中荒山造林3000亩,退化林修复工程7000亩,封山育林21000亩,央补抚育4500亩。通过实施项目造林、封山育林、森林抚育,着力推进重点区域森林绿化、美化建设,把林长制工作与提升森林质量相结合,增绿工作取得较好成果。同时,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截至目前,共办理行政案件190起,收缴罚没款190余万元;公安机关破获涉林刑事案件55起,打掉盗伐、滥伐林木犯罪团伙15个。
接下来,宽甸将进一步梳理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数字林业、智慧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森林等生态资源保护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实现精准高效监管,并以法规制度推进林长制规范有序、健康持续运行,实现“林长治”。
编辑:邹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