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辽宁丹东:增殖放流改善水域生态环境
  • 发布日期:2022-4-18 9:56:27
  • 消息来源:丹东日报社

4月13日,记者在丹东市区永昌农贸大市场经营水产品的区域看到,品种丰富的各类河海鲜被摆在抢眼的位置。“你看,这条大牙鲆鱼就是增殖放流的小鱼苗长大的。”一商贩介绍,自己经营的牙鲆鱼、鲢鳙鱼、细鳞鱼等,很多都是增殖放流的成果。

增殖放流,是采用人工方式,通过放流、底播、移植等方式,向海洋、江河、湖泊、水库等水域投放水生生物苗种或亲体。进入21世纪以来,江河湖海鱼类资源衰退的形势日趋严峻,渔业科学家建议加大增殖放流力度,以恢复和补充水生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进而改善水域生态环境。

采访了解到,去年以来,丹东市渔业发展服务中心相继组织和参与了多次丹东地区海淡水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先后增殖放流中国对虾幼苗、三疣梭子蟹幼苗、中国蛤蜊稚贝、细鳞鲑幼苗、团头鲂幼苗、鲢鳙鱼等,并协助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完成增殖放流瓦氏雅罗鱼。

“为保障今年我市增殖放流苗种正常供应,确保放流活动顺利实施,今年4月初,我们对东港地区各苗种生产企业的苗种生产情况进行了调研。”丹东市渔业发展服务中心水产种苗管理服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从调研的情况看,各育苗企业对苗种生产高度重视,周密部署,苗种生产准备工作有条不紊。

增殖放流补充鱼类种苗,有助于恢复渔业资源,促进濒危珍稀物种与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以水养鱼,以鱼养水,才能构筑鱼水共欢的生态系统,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丹东市渔业发展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丹东市去年海水水域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工作不断推进,在生态和社会效益等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连续第16年开展淡水鱼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累计增殖放流各种鱼类1亿余尾,促进了丹东水域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维持了水域内不同物种的生态平衡,并为渔民增产增收。

常年的增殖放流,让丹东市黄海北部海域梭子蟹、黄蚬子等自然种群数量得以有效恢复,让鸭绿江水质得到有效净化和改善,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

编辑:邹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