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辽宁沈阳:民俗馆里藏着“四季”
  • 发布日期:2022-3-14 10:09:16
  • 消息来源:辽宁日报社
赵文邦在介绍老物件木车。
赵文邦在介绍老物件木车。

在沈阳市皇姑区北运河畔有一个民俗馆,馆里有3000多件老物件,其中有几百种农具,从春耕、夏锄到秋收、冬贮用到的,这里全有。

马车、马鞭、马槽、石磨、铁犁、锄头、簸箕等一系列以乡村、民俗为主题的老物件正在沈阳文邦民俗馆展出,这些囊括了东北各民族农业生产、生活起居、服饰、节令、礼仪、娱乐等方面的老物件,让农耕文化变得鲜活起来。

沈阳市文邦民俗馆馆长赵文邦唠起这些乡村“四季”使用的农具,侃侃而谈。3月10日,他一边领着记者看,一边介绍各式各样的农具:这是老沈阳人春天耕地用的犁,有石质的、有铸铁的。这是安装犁的木架子,这是夏季用的锄和铲。到了秋收,主要用这种镰刀收割庄稼,并用篓、筐背回家。这是农村称粮食用的杆秤和斗,少说也有上百年了;这是捣谷用的杵和冬天贮粮用的陶瓮……

在这里记者看到了一个瓷器筷子筒 ,上面写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和“五谷丰登”字样,这里的撮斗、铧、点葫芦等很多物件上面都有字。由于年代久远,上面的字有的已经看不清楚了。赵文邦随手拿起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犁递给记者:“这个铸铁犁上边也有文字,上边有6个字,能看清‘王’和‘造’两个字,其他的看不清楚,犁上有文字的极为少见。”这个铸铁犁是赵文邦十多年前发现后收藏的,他希望有关专家学者能破译这犁上的文字。

今年65岁的赵文邦儿时在辽中肖门寨镇三西村生活,如今虽然已在城市生活多年,但总是怀念儿时的场景:夏天在田地间无忧地玩耍,秋天生产队送粮的大马车从村间土道走过,赶车人大鞭子一挥,吆喝声一起,那气息浓郁的动人场景,时时在脑中浮现。

他说,过去,东北农村“四季”生产程序一般是这样的: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灌溉、收获、运输、脱粒、加工及储藏等。民俗馆里的铁犁、锄头、铧、点葫芦、石磨、马车、马鞭、马槽、簸箕等都记录着辽宁地区乃至东北地区农耕时代的印记。

在12个月令牌展台前,赵文邦说,这上边的图案就是辽沈古人“四季”的生产生活场景。

12个月令牌由12块圆形石牌组成,12个月令牌上画面内容相同的地方,都有一条小河和人物。不同的地方是,每块月令牌分别用1至12个小圆点代表不同的月份,画面上的人物也由少变多。一月份令牌上只有一个小圆点,用线条简单刻画了一个人物,而十二月份令牌上面变成了3个人,中间好像还有一块等待收割的田地。

赵文邦说,“从整套令牌上演绎的故事看,说的应该是古代辽宁地区一个家庭,在一年四季里,依丘岗为猎,傍河水而渔,缝兽皮为衣,植禾粟而食,看日月知时,避雨雪而屋的生活场面。”

辽宁资深考古学家冯永谦曾到过民俗馆,对这些藏品的内在价值予以高度评价。他希望赵文邦能对自己拥有的文物做进一步的细致归类与学术研究,力争出论文、出图录,向更多的沈阳市民展示他的收藏,在更高的层面呈现自己的努力。

编辑:邹润 陶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