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22-3-10 12:31:55
- 消息来源:丹东日报社
3月7日早上五点半,天刚蒙蒙亮,丹东市城市环境服务中心环卫部元宝清运管理站紫光福郡压缩楼里传来机械作业的声响。保洁班班长赵玉清正配合垃圾车卸车,污水溅到工作服上,她全然不顾,赶忙清扫散落的垃圾,又配合装车。“昨天周日生活垃圾多,要赶在7点前压缩好运走。”每天清晨,赵玉清都是从忙碌中开始,一干就是34年。
1987年,赵玉清成为一名环卫设施保洁员。一年后,她被分派负责八道沟40多个垃圾箱和北部山区20多个垃圾台站的保洁工作。环卫行业工作条件艰苦,夏季垃圾腐蚀的气味儿让人透不过气,污水时常溅到脸上、身上;冬季在寒风中骑车巡回保洁,脸、脚、手都患上冻疮,疼痒难忍。每天早5点上岗,晚5点下班,常年没有休息日。“再难也得有人干,我的工作关系到城市脸面,必须全力以赴。”赵玉清说。每天,她骑自行车带着保洁工具,穿梭在大街小巷,日保洁巡回行程50多公里,记不清在雪地里摔过多少跤,冻疮总是好了又犯,入冬时常还会复发。可即便如此,她从没抱怨过,更没有因此而后悔。
2007年临近年底的一天,赵玉清父亲入院治疗。因为节假日垃圾量增加,她加班加点全身心投入工作,虽然工作地点离医院仅百米路程,却也少有时间前去探望。如今父亲早已去世,每每提起此事,赵玉清都深感愧疚。
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赵玉清,对于工作总是全情投入。调到压缩楼上班后,她发现每次垃圾装车后,保洁员都要下到坑位内清理垃圾,上上下下危险不说,还浪费时间。一番思量后,她买来塑料丝网,同班组成员一道制作了十多个长把网罩,保洁员不用下坑就能将垃圾捞出来,既方便操作,也消除了安全隐患,其他站点纷纷效仿。
疫情期间,赵玉清主动承担起垃圾楼、公厕消毒任务。每天清晨天不亮,她就开着消毒车,背着喷雾器,穿梭在各个垃圾收集楼之间,定时喷洒药物。长时间穿戴防护服作业,汗水湿透了衣服,脸也出现了过敏反应,但她从没因此请过一天假。“我是党员,关键时刻必须冲在前面。”
上午8点,赵玉清开始给压缩楼进行二次消毒,微信中突然收到一条妇女节问候信息,署名是同事小程的女儿小慧。赵玉清会心一笑。2011年,小程被查出患有癌症,因放心不下即将高考的女儿,她拒绝治疗。得知情况的赵玉清多次登门劝解小程不要放弃治疗,还将小慧接到自己家里暂住,悉心照顾直至高考完。2012年小程去世后,赵玉清经常和她通电话,经常把小慧接到家里,给她买日用品,做她爱吃的菜。赵玉清说,虽然小慧现在住在外地,但节日问候、回来探望,已经成为她的习惯。
多年来,赵玉清发扬“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环卫精神,立足岗位、无私奉献,先后获得“丹东五一劳动奖章”“辽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环卫工人”“全国三八红旗手”“辽宁好人·最美巾帼人物”等多项荣誉称号。
今年年末,赵玉清即将退休,单位考虑她的身体状况,原本给她安排了一个相对轻松的岗位,可负责压缩楼的同事生病了,她主动要求替班。“这可能就是我对环卫工作的情怀吧,虽然脏累,但我依然热爱。”赵玉清说。
编辑:邹润 陶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