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22-2-25 10:54:50
- 消息来源:丹东日报社
“胡青阿姨,谢谢你们给我买的学习用品,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2月20日下午,看着小囡用妈妈手机发来的微信消息,胡青不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并马上截图发到了“助学小囡志愿者服务队”微信群中。
这个助学小队有8名成员,都是市第十七中学的学生。他们给小囡买学习用品的钱不是压岁钱,而是通过卖废品攒下的“辛苦钱”。助学活动是从6年前开始的,也是从那时开始,这些孩子养成了一个习惯:把做题用过的纸、快递纸壳、废旧瓶子积攒起来卖掉,作为给小囡买礼物的资金。
小囡与助学小队的故事,要从2018年说起。当年,金汤小学开展了一次组织志愿者服务小队活动。佟凌是金汤小学的科任老师,她的儿子就读于金汤小学,积极成为志愿者服务小队的一员,作为家长,佟凌也想帮孩子做好“幕后工作”。当时助学小队有12名学生,家长们在一起研究,如何让孩子做点有意义的事,最好是能长期坚持下去的。正巧,有一个孩子的家长是丹东儿童励志分会的义工,就提议一起捐助一个贫困学子,得到了大家的响应。于是,通过这个义工家长联系到儿童励志分会,小囡就这样走进了这个助学小队的视野。
6年前小囡9岁,她的养父母已经65岁了。就读于通远堡镇中心小学的小囡学习成绩很好。养父因为家庭变故导致精神压力太大,耳朵失聪后,又患上心脏病和小脑萎缩,失去了自理能力。养母患糖尿病,每个月只有1200元的退休金,生活捉襟见肘。
助学之前,佟凌与儿子冷君介,胡青与女儿王嘉怡,还有隋皓霖和他的家长,带着复读机、水果、书本等慰问品,开车去小囡家探望。小囡家环境的贫苦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决定把小囡作为他们的资助对象。
按照儿童励志分会的要求,每个励志儿童每月可得到300元助学金。这笔钱,由助学小队12个家长共同承担。除助学金以外,给小囡送礼物的钱则由孩子们自己解决。卖废品,成为孩子们攒钱的主要来源。每次给小囡买什么礼物,孩子们都细心考虑。在小囡与这些孩子平时的通话中,他们聊生活、聊学习、互相鼓励。当小囡觉得学英语吃力的时候,礼物中会出现英语练习册;小囡口算总出错的时候,礼物中会出现口算本……“他们对彼此的学习进度、学习情况都非常了解,我儿子做练习册的时候会习惯性地考虑,他做的这本是否适合小囡。”佟凌笑着说,当初想资助同龄孩子就是觉得这样有利于共同成长。也正是因为同龄,王嘉怡和小囡身高体型都差不多,每次给小囡买衣服的时候,王嘉怡的妈妈都会到场,按照自己女儿的尺码给小囡挑衣服。“孩子们的眼光和大人的眼光不一样,按照女儿的眼光去给小囡挑衣服,她应该会喜欢。”
的确,小囡很喜欢大家送来的新衣服,也很喜欢书本和学习用品。每次收到新礼物,她都会穿上新衣服给大家背诵一首诗,让妈妈录视频发过去,或者通过微信表达自己的感谢。视频中,是她自信的笑颜;微信文字里,透露着她阳光的心态。
上初中之后,有些家长需要更多精力照顾孩子,孩子也需要更多时间放在学习上。12个成员的助学小队变成了8个成员。成员虽然变少了,但对小囡的关心和爱护没有减少。他们相约共同成长,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一起克服,茁壮成长。
编辑:邹润 陶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