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辽宁鞍山:文明美丽幸福新海城画卷徐徐展开
  • 发布日期:2022-1-24 10:50:50
  • 消息来源:辽宁日报社

海城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鞍山市委工作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融入“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着力“抓发展、促振兴”,坚定信心、重燃激情、提升能力、担当作为,从推进菱镁产业高质量发展、放大西柳服装城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效应、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方面重点发力,全力打造实力、活力、竞争力、文明、美丽、幸福新海城,奋力实现振兴发展新突破。


生机勃勃的海城城区。(来源:海城市委宣传部)

加快转型升级

扎实做好“三篇大文章”

1月17日,记者走进海城市智慧菱镁大数据管理平台指挥中心大厅,只见3名工作人员正在对系统进行调试,由20块17英寸显示屏组成的大屏幕上,实时动态显示着各家矿山企业开采现场、堆场等场景。

“目前,业务管理、计量运输、大数据分析3个子平台已全部建成,各家矿山企业的通信线路、配电监控设备等已安装完成,我们正在对矿石运输车辆电子票系统进行安装调试,预计3月1日,平台将全面启动运行。”海城市智慧菱镁大数据管理平台负责人李丰介绍,届时,海城市将实现菱镁矿的全流程监管,进一步提高菱镁矿产资源开发保护水平,增强菱镁产业在国内外市场的话语权和主导权。

素有“世界镁都”美誉的海城市,菱镁资源丰富,保有储量达26.4亿吨,约占世界的1/4。经过多年的发展,菱镁产业已成为海城市第一支柱产业。

奋力实现振兴发展新突破,海城市深刻认识到,菱镁产业高质量发展要一马当先。基于此,海城市以推动菱镁产业转型升级为突破口,全力扎实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为开创振兴发展新局面赋能增势。

海城市推动菱镁产业转型升级思路清晰,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做好资源整合、产业集聚、升级配套装备设施等重点,在保持传统产业优势前提下,全力做优镁耐火、做大镁建材、做精镁化工、培育发展镁合金产业,争当我省菱镁产业绿色发展的探路者和加快转型升级的先锋队,打造世界级菱镁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

海城市将通过加速矿山整合、规范矿石开采、优化资源配置、建设绿色矿山、实施矿山智能化监管等,持续强化矿山资源管理。其中,将调配资源开采量,通过平台集中资源管理,引导企业发展高端镁耐火、镁建材和镁质新材料产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在加快推进产业集聚方面,海城市将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加工企业整合、退出低质低效产能等重点上发力。其中,将通过资源配置,持续扩大与国内外菱镁企业合资合作规模,推进海城镁矿集团混改,引进大型绿色规模企业参与收购并购菱镁加工企业,采取灵活方式合资合作,提高产业集中度。

在升级配套装备设施方面,海城市将从升级窑炉装备、实施环保治理等重点上发力。其中,将通过产能置换,推广BSK节能环保轻烧镁竖窑、菱镁矿输送床闪速轻烧窑炉、塔式复热轻烧镁竖窑、菱镁矿轻烧节能环保煅烧窑等新型窑炉。

海城市还将通过加强研发机构建设、推动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智能化改造等,以科技赋能菱镁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将鼓励企业运用“5G+人工智能”技术,对窑炉和环保设施进行升级改造,达到生产设备网络化、生产数据可视化、生产过程透明化,实现环保设施运行场景和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等。

在全力推进菱镁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海城市还将围绕发掘现有存量、开展相关业务培训、加大招商力度、建设配套设施等重点,进一步放大西柳服装城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效应,推动专业市场集群向内外贸结合转型,助力优化产业结构。

优化营商环境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登录政务服务网,填好表格,再把所需材料传到‘一网通办’系统,整个过程也就用了半个小时,第二天执照就拿到手了。”1月18日,谈起自己办理营业执照的经历时,海城西柳佳鑫衣品服装商行老板高迎满口是对海城市优质高效营商环境的称赞。她说,自己将积极利用好这里营商环境的政策,全力发展壮大商行,为海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对市场主体来说,良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可缺少。高迎对商行未来信心满满的背后,正是始终流淌着改革基因的海城市,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数字赋能倒逼改革,破除体制机制藩篱,努力用高水平的制度创新成果赋能振兴发展取得的喜人成效。

今年,海城市还将突出营商环境建设,从统筹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等方面重点发力,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目标,全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海城市将统筹推进“放管服”改革,依托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全面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做实“综合窗口”服务,实现“一窗办多事”。同时,落实市级领导一线走访、机关干部包保和企业家座谈等制度,滚动更新营商环境问题清单,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此外,坚持“新官理旧账”,妥善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依法兑现政府承诺,打造“法治政府”“诚信政府”。

在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方面,海城市将放大农村综合改革效应,建设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运用好土地制度改革成果,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用地选择。同时,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政策,并加强技能型人才培育引进工作,抓住特有的菱镁、外贸、服装设计等点位,通过更加优惠的政策和更加优良的环境,吸引专项人才自由向海城流动。

在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方面,海城市将以央地合作模式为引领,加快与鞍钢集团的洽谈对接,有序推进海镁集团混改工作。同时,发挥现有市属企业集团资产和队伍优势,鼓励支持其更好地参与融入市场竞争,提高“造血”功能,实现自我发展。此外,进一步完善国资监管体系,提升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营效率,加强债务防控,实现良性运转。

海城市还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全面落实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着力破除招投标、投融资等领域隐性壁垒,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同时,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尊重企业家和创业者的浓厚社会氛围,助力骨干企业不断做强,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强化创新驱动

塑造振兴发展新优势

海城三鱼泵业有限公司数字化车间。(来源:海城市委宣传部)

1月16日,位于海城经济开发区的海城三鱼泵业有限公司的数字化生产车间内,数十台自动化生产设备正自主运转,一个个机械手臂有序舞动,指示灯闪烁不停。在数字化赋能下,公司全流程生产效率已实现了成倍提升。

身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三鱼泵业,正以SPA系统为核心,以云服务器为依托,用机器人、数字化设备、软件及远程监控等手段搭建起数字化平台,力争实现制造资源数字化、生产过程数字化、现场运行数字化、质量管控数字化,最终打造智能化工厂,全力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

三鱼泵业的喜人发展态势,正是海城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塑造振兴发展新优势产生成效的缩影。走创新路、吃技术饭,今年,海城市将从抓好创新平台建设、强力推进工业“四改”、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等重点发力,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全力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

海城市将积极抓好创新平台建设,主动融入省级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借助相关力量,实现科研突破。同时,加强与辽宁科技大学、沈阳化工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探索实施一批“团队+项目”的“带土移植”工程,力争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瞪羚与独角兽企业2家,实现科技成果转化24项。

在强力推进工业企业“四改”方面,海城市将把握有效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要求,倒逼企业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方向转型,推动海城利尔25万吨免烧砖等技改项目建成投产,瞄准智能工厂、数字车间方向,推动三鱼泵业数字化生产车间等项目建设。同时,以腾鳌经济开发区工业集中供热二期项目为试点,带动全域企业加大节能改造力度,主动应对环保需要,加快菱镁、钢铁等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加速紫竹集团超低排放改造、东和集团菱镁碳捕集及余热发电清洁生产项目建设。

在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方面,海城市将落实扶持创新创业优惠政策,利用好菱镁产业发展扶持基金,探索引入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创新之中,构建顺畅高效、有支持、有保障的技术创新体系。同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树立创业典型,提供创业支持,力争全年孵化企业30家,带动更多本外地人才实现就业。

海城市还将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速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完成566个5G基站建设,探索开发“5G+工业互联网”示范场景。同时,推动服务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智慧旅游、智慧停车等各领域应用,逐步实施“数字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工程。此外,发挥数字政府建设引领作用,加快城市大数据中心建设,完善“澄好办”APP功能等。

创建文明城市

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海城志愿服务团队走上街头为环卫工人送温暖。(来源:海城市委宣传部)

老旧小区改造一新,寻常巷陌干净整洁,“红马甲”活跃在城市各个角落……寒冬时节,漫步于海城市街头,总有些场景、有些风景、有些画面让人心情愉悦、心生温暖。这些扑面而来的欣喜感受,正是海城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持续激发城市活力产生的喜人成效。

刚刚过去的2021年,海城市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城市发展的“助推器”,城市建设的“风向标”,城市管理的“指挥棒”,城市精神的“体验场”,始终围绕“发展与惠民”主题,按照“方向百姓共识、过程百姓共建、工作百姓共评、成果百姓共享”的工作思路,下足“绣花”功夫,推动文明城市创建落细、落小、落实。

海城市强化领导健全机制,全面营造齐抓共管创建环境,召开了全市文明城市创建暨精细化管理工作会议,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领导小组,并实施以“镇区部门为主体、社区(村)为单元、市实地督查督办为保障”的长效管理和考评。在此基础上,还从打造和谐有序城市环境、推动成果普惠于民、加强宣传注重引导等方面发力,持续掀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热潮。

今年,海城市将继续以创城工作为载体,持续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高品质城市,切实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倒逼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增强百姓的获得感,力争早日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海城市将重点实施包含文明倡导、不文明行为曝光、文明交通治理等10个项目在内的市民素质提升、城市管理提效工程。

其中,海城市将围绕文明倡导项目、不文明行为曝光项目、文明评比项目,实施市民素质提升工程。

全市将扎实开展“争做文明人、共创文明城”活动,年内计划组织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100场次,并利用“澄好办”APP随手拍功能,对车窗抛物、横穿马路等12个突出问题予以曝光。同时,开展月评好人、道德模范、文明家庭评选,年中召开“道德的力量、海城的榜样”颁奖典礼。

海城市还将围绕社区小区红黑榜公示项目、文明交通治理项目、环境卫生整治项目、门前四包责任落实项目,实施城市管理提效工程。

全市将每月按有物业和无物业小区、社区,进行综合打分排名,在社区和市融媒体中心设立红黑榜,并拓展文明示范路建设成果,引入智慧停车系统,加大日常监管和文明劝导。同时,推进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管理,解决市统管与街道属地管理相交叉的责任不清问题,并推进门前四包责任落实,明确包保责任、联系方式等内容,解决乱停、乱放、乱摆问题。

奋楫扬帆启新航!海城市正全力打造实力、活力、竞争力、文明、美丽、幸福新海城,奋力实现振兴发展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