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辽宁丹东:深入实施“鸭绿江英才”计划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发布日期:2022-1-7 11:01:10
  • 消息来源:丹东发布

人才聚,则产业强、城市兴。

一年来,我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将人才优先发展摆在重要战略位置,聚焦创新型城市建设,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布局人才链,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坚持党管人才 吹响人才引领发展“集结号”

人才是强市之本、创新之源、发展之基。我市始终坚持把人才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多次召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部门联席会等专题会议,深入学习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人才工作,市委书记、市长审议人才工作要点,围绕创新型城市建设提出明确的工作思路和具体工作要求。

深入开展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在春节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开展两次走访,并印发通知,提出工作要求,市县有关领导通过实地走访、视频连线等形式联系服务专家430余人次,为人才办实事63件。

开展人才工作进企业、进高校、进院所、进园区活动,了解人才(技术)项目需求、人才政策作用发挥情况、人才工作堵点难点问题,共走访高新技术企业28家,收集人才(技术)项目需求135项,解决实际困难13件。

实施英才计划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我市牢固树立“大人才观”,把人才工作放在全市发展大局中谋划推进,紧紧围绕国家和省重点战略,聚焦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对人才需求,找准人才工作与丹东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研究制定《关于实施“鸭绿江英才计划”推进丹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方法路径,围绕人才“引育用留”,重点组织实施“四大计划”,即“鸭绿江英才集聚计划”“鸭绿江英才储备计划”“鸭绿江英才培育计划”“鸭绿江英才就业计划”,均已取得良好成效。

在北京、上海、深圳、沈阳等地发布政策张榜揽才,对“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来丹创新创业的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团队加大资金政策支持力度。政策发布以来,丹东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被列入省“带土移植”科技园项目,全市7个“揭榜挂帅”科技项目完成签约,新引进13个“带土移植”团队入选省级“带土移植”项目库。

1223日,丹东市人才办与北科院科技智库中心在北京签署框架合作协议,计划在共同申报产业项目、联合科研技术攻关、转移转化科研成果、培育科技创新型人才等方面开展合作,并建立联系对接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北科智库高端人才智力资源优势服务丹东高质量发展。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打破用人主体引才“紧箍咒”

改到真痛处,催生新活力。持续开展用人主体自主权改革,扩大专业技术人才自主招聘范围。2021年,市属6所医院、20余所学校立足本单位主系列专业技术岗位需求,直招中国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辽宁师范大学等高校应届毕业生129人,其中硕士94人,进一步缓解了我市教育、卫生系统专业技术人才急需紧缺问题。

全面实施“名校优生”直招行动,针对“双一流”大学本科毕业生和普通高校硕士毕业生通过“直接考核”的方式招录,立足我市各行业领域事业发展需要,市直16个部门的18家事业单位直招40名应届毕业生。

▲东港市“归巢”大学生第一人国竞文和村民讨论草莓秧苗生长情况。

强化引育结合 打造人才集聚的“强磁场”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2021年全职引进具有博士及副高级以上职称的高层次人才12人。主动加强与东北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大连海洋大学、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对接,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132人。

持续深化东港乡村人才振兴试点工作,开展本土人才“归巢行动”,已累计选聘233名大学生到村任职,实现东港市每村一名大学生全覆盖。经验做法获得2021年(第五届)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全省唯一最佳案例奖,央视农村频道对此进行了深度报道。

加强对本土人才队伍的培养,将原有6支人才队伍细分为12支人才队伍,并分类制定管理细则,明确对口管理部门。联合北京职业经理人中心开办高级职业经理人资质培训与评价培训班,今年报名人数59人,为历届最多,市人才办给予一次性资金支持。我市连续6年组织开展高级职业经理人资质认证培训,已有300余人获得资质认证。首次承办辽宁省“技师杯”职业技能精英挑战赛,以赛代练培养选拔本土技能人才,我市参赛选手一举夺得数控铣、机电一体化、烘焙4个项目的冠军,1个项目的亚军,4个项目的季军。

强化平台载体作用 搭建人才引领发展“云平台”

产业强则人才聚,人才聚则事业兴。探索专家团队与企业实际需求的精准对接机制,促进一批符合产业需求方向、具有明确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加速转化落地。围绕我市汽车增压器、食用菌和满族医药等产业对人才的技术需求,对接院士专家来丹转移转化科研成果,精准设立专家工作站4家。

深度对接高校科研院所人才项目资源,加快产学研合作,搭建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平台载体。2021年新备案丹东运动户外服装、丹东禽蛋、丹东鸭绿江淡水鱼3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给予一次性资金支持。积极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以东方测控、百特仪器、恒星精细化工等企业为盟主单位,建立省级实质性产学研联盟7家。

2021年,“鸭绿江之友”院士专家联谊会新入会国内外相关行业领域专家36位。今年12月,丹东市高冠蓝莓研究开发中心院士联系点揭牌成立,沈阳农业大学李天来院士团队30余人来丹开展对接合作,在蓝莓的农业设施建设、种植、育苗等专业领域建立了长期的交流合作机制。

建立国际人才技术交流机制,积极对接中乌(黄埔)国际创新研究院等社会组织。1011日,在辽宁—珠三角招商引资促进周上,与中乌(黄埔)国际创新研究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丹东最美科技人才—丹东凤城辽东金灿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志强主持开展航空设备试验台项目开发及设计工作。

强化精准服务意识 涵养人才发展“生态圈”

环境好,则事业兴,人才聚。通过制作“最美科技工作者”宣传片、开展“认识身边最美的人”微信点赞等形式对20名丹东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进行全方位宣传展示,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

在全市范围内布局专家公寓建设,新建50套人才公寓,并投入资金购买配套设施。对现有20套高层次人才公寓进行改造升级,新增咖啡馆、健身房等配套设施,提升入住专家幸福感、获得感。全面落实高层次人才信息采集、落户登记、就医体检、休假疗养、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一对一”预约专属服务。落实高层次人才待遇保障,组织我市12名省级优秀专家和12名市级优秀专家到三甲医院进行健康体检。

“丹”心纳才,“东”风劲来。丹东市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会议精神,围绕丹东市第十三届党代会确定的目标,打好“引育用留”组合拳,汇聚八方英才,谱写丹东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