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辽宁铁岭:扎实做好“三篇大文章”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 发布日期:2021-12-1 14:37:34
  • 消息来源:辽宁日报社

成立推进工作专班,建立工作机制,出台三个行动计划和工作方案,制定考核评价体系……今年以来,铁岭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项目化管理、清单化推进,扎实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

前三季度,全市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9%,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3%,较上一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得益于良好的营商环境,安费诺三浦(辽宁)汽车电子有限公司生产形势不断向好。 (来源:铁岭市工信局)

数字赋能 加速工业提质增效

请来15位涉农企业代表,与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共商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大计;请来15家高新技术企业负责人,围绕企业科技创新谈困难、找问题;接下来,还要与1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代表交流,探索数字赋能,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围绕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个专项行动计划,积极发展民营经济,10月份以来,铁岭市委、市政府以座谈会的方式,持续推动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

按照省委、省政府成立专班统筹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的统一部署,铁岭市出台了《铁岭市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3年)(1.0版)》和《铁岭市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成立专班专组有序推进排查摸底、项目谋划、补链强链等各项工作。

在中国共产党铁岭市第八次代表大会确定的重点工作中,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坚持用数字赋能,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铁岭市明确提出,未来5年,要下力气改变能源工业占大头,“原字号”“初字号”居多的单一产品结构,推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深度开发以粮食精深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主体的农产品加工业,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支持建设高标准食品产业园,做大做强食品加工业。规划建设生物化工产业园。改造提升专用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煤机装备等装备制造业,打造特色装备制造业配套基地。推动军民协同发展。依托“两电一煤”等能源企业,推动煤炭安全绿色开采和煤电清洁高效发展。积极开发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和生物能源。培育壮大原材料工业,做细做深建材行业,积极发展绿色建材、装配式建材等新型材料业。

多措并举 专班推进改造提升

前三季度,铁岭市63户“老字号”企业,产值同比增长16%;141户“原字号”企业,产值同比增长21%;87户“新字号”企业,产值同比增长26%。

对于总量小且集群度低的铁岭工业,2021年前三季度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专班推进的工作机制。在落实“三篇大文章”专项行动计划及配套政策上,铁岭市对每一项工作都明确目标、明确分工、明确责任,编制任务清单、项目清单,并按时间节点验收。

专班挑起“专”的担子、尽好“攻坚”责任,在各项政策的落实中就体现了高标准。

在推进数字赋能制造业转型上,铁岭市围绕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平台扎实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截至目前,平台实名制注册企业137户,标识注册量达到76万个,标识解析量达到39万次;围绕企业数字化转型,重点推进了10个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项目。

在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发展上,铁岭市以创新载体建设、创新产品研发、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三项工作为抓手,推动9户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2021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推动25个项目纳入省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筛选17个创新产品纳入辽宁省工业创新产品目录,助推我省高校3项科技成果在铁岭实现转化。

在推进优质企业梯次培育上,9户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达到13户,位列全省第5位;8户企业获评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达到14户,位列全省第4位;5户企业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数达到21户,位列全省第9位;20项产品被评为省级专精特新产品(技术),总数达到58项,位列全省第6位。年底将有54户企业实现“小升规”、6户企业实现“规升巨”。

在推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上,铁岭市有4个项目纳入省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有2户企业申报省第六批绿色工厂示范企业。

辽宁尼尔科达环保材料有限公司的全自动化生产线。(摄影:郑磊)

典型带动 培育壮大发展动能

今年前三季度,铁岭市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4%,其中,被当地称为瀚德超级工厂的瀚德汽车密封系统(铁岭)有限公司,通过实施技改项目投产达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拉动全市工业增加值上升0.9个百分点。

精心培育瀚德超级工厂这样的典型案例,带动更多的企业改造升级,推动更多的项目投产达效,谋划更多的新兴产业项目。今年铁岭市共谋划“三篇大文章”项目175个,其中,“老字号”项目34个、“原字号”项目87个、“新字号”项目54个。按照全省项目化清单化推进“三篇大文章”专项行动的要求,铁岭市有43个项目纳入省“三篇大文章”项目,35个项目纳入省产业链重点项目。

在项目推进中,铁岭市强化包扶,建立了市级领导推进重大项目联系重点企业工作机制,以一个项目(企业)、一名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名“项目管家”、一套工作方案、一个目标任务的“六个一”服务体系,推进50个重大项目联系50户重点企业,促进项目早日投产达效,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据铁岭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铁岭市共有49个项目建成投产。其中,莱尼线束系统(铁岭)有限公司高压线束项目,新建1个生产车间,新增生产线6条,形成年产20万台(套)线束的生产能力。通过这一批优秀的投产项目,拉动全市增加值上升4个百分点。

以减促增 营造一流创新生态

“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帮助企业精准解决问题,切实做到‘有事上门、无事不扰’,叫响铁岭营商环境品牌。”11月5日,在铁岭市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座谈会上,铁岭市委主要领导向参加座谈会的15家高新技术企业做出了“有事上门、无事不扰”的承诺。

在这次座谈会上,铁岭市明确提出要全面梳理国家和省政策,实行清单式管理,为企业提供精准指导,确保惠企政策、扶持资金、技术支撑等直达企业;着力打造共建共享研发平台、产业技术转换平台、公共技术支撑平台、校企产学研合作平台,补齐企业在科研、金融、教育、销售等方面短板;创新人才引进使用机制,支持企业以“周末工程师”等方式柔性引进人才;精心设计表彰载体,进一步增强广大企业家的获得感、认同感和荣誉感,大力营造尊重企业家、支持企业家、保护企业家的浓厚氛围。

细心的企业家当场就发现,铁岭市委、市政府这些明确的做法虽然都是服务企业,但更侧重于创新生态的营造。

结构优化要多措并举,要“加减乘除”一起做。铁岭市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牢牢把握“要减少政府对市场的不合理干预和对市场主体的不合理管制”的要求,围绕企业和市场扎扎实实做“减法”。而在营造一流创新生态,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上,铁岭市不折不扣做“加法”。围绕《辽宁省科技创新条例》,邀请省科技厅专家对雏鹰、瞪羚、高新技术科技型企业代表200余人进行培训;按照《辽宁省建设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工作指引(暂行)》开展联盟建设工作,构建典型类实质性产学研联盟17个;建立科技企业融资需求数据库,与中国人民银行铁岭分行等金融机构开展科技金融合作。

高标准的服务,助推铁岭工业经济高质量运行。前三季度,铁岭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4户,产值同比增长15.8%;增加值同比增长8.3%,位列全省第六位,高于去年同期5.8个百分点。比2019年1月至9月增长8.7%,两年平均增长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