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20-1-14 12:25:17
- 消息来源:丹东新闻网
如今的三马路,车水马龙,高楼林立,超市、商场、酒楼等各种网点星罗棋布,处处一片繁忙。“过去可不是这个样子!”原住在三马路的老居民,如今九十高龄的孔宪博告诉记者。
丹东的地标曾在此
“我记忆最深的地方,是二纬路至三纬路之间这个街区,那里有个‘老戏园子’。”
说着,孔先生和“发小”李本华共同讲述了他们脑海中的“三马路”。
孔先生口中的“老戏园子”,在安东时期叫天常舞台,“老戏园子”是安东人的称谓。天常舞台是一座木质结构的二层建筑,是当时丹东地区的知名场所,许多京剧名角都在这里唱过戏。这一区域,也因这个戏园子,成为城市中最繁华的地段。
在三纬至四纬区域,靠南侧如今的三马路家具城,是原鸭绿江商场。该商场占地面积很大,是辽东地区的布匹批发市场,经营的货品包括粗布、麻布、丝绸、棉毛线等,同时也经销服装鞋帽。
位于四纬与五纬之间的南侧区域,1958年动迁后,政府在这里建了丹东第一座室内体育馆,也是丹东市第一座业余体育学校。
当然,三马路最为著名的地标,当属几乎占据了整个八纬至九纬北侧之间的丹东商场。“商场是一个大环形建筑,是日伪统治时期日本人开办的商场,叫‘日本市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收归人民政府,改名为安东商场,之后改为丹东商场。拆迁前,是丹东最著名的地标之一。”李本华补充。
办公住宅楼的聚集地
那三马路沿街两侧是怎样的风景?
在孔宪博和李本华的记忆中,整个三马路区域是一片平房区。上世纪五十年代,三纬路道口原薄铁搪瓷厂对面被炸毁后,政府在这片废墟上建起了一栋三层小楼,当“运输联社”的办公楼。在三纬至四纬区域,有一家日式独栋二层小楼,木制结构,它是一安姓市民开办的“安家朝鲜面店”,该面店为当时安东城市中著名的小吃。在四纬路胡洞口一侧,有一栋镶黄色瓷砖的二层居民楼。
四纬至五纬区域北侧,从东往西原为平房区,后改建成三层红砖住宅楼和一栋二层灰色住宅楼。五纬和六纬区域,路北有一栋三层黄色瓷砖楼,是原丹东市外贸进出口公司的办公楼。再往西还有一栋灰色的二层小楼,用途不详。从这里至六纬路道口,又是一栋二层黄色瓷砖楼。在这一区域路南,在“大槐树副食品商店”往西又有两栋二层灰色小楼和一栋二层红砖楼。再往西至六纬路道口,还有一栋二层红砖楼。这里上世纪九十年代动迁,成了丹东市人大办公大楼和市政协办工大楼、市总工会办公大楼。
六纬至七纬区域楼体相对多于其他。路南是一栋围着六纬路和三马路成拐尺形的丹东市石油公司办公楼。楼体为黄色,三层。紧挨着的是一栋灰色的二层居民住宅楼。路北六纬路和三马路交汇处旁,有一栋二层小红楼,与这栋二层小楼中间相隔一处平房,是栋灰色二层小楼,为丹东铁路换乘员工宿舍和食堂。再往西,还有两栋三层灰色小楼,直至七纬路口。
七纬和八纬区域,路南有一栋弧形灰色的二层楼,这里原是一家古物市场,1952年冬被炸为平地。第二年,政府投资在原废墟上又建起了三栋红砖小楼。从这里往西,有几栋相邻的二层小楼,直至八纬路口。上世纪九十年代,该区域才被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