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辽宁丹东新农镇:当好“老”果农 种出新“钱景”
  • 发布日期:2021-10-12 10:37:00
  • 消息来源:丹东日报社

10月是丰收的季节。10月7日,记者在丹东东港市新农镇地枣坡村的果园里看到,各种果树成行,根深枝茂,红肖梨压弯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生机盎然。这个国庆节期间,村里的果农都在忙着采摘,果园里涌动着丰收的喜悦。


10月7日天刚亮,地枣坡村果农王军财一家吃完早餐,带上准备好的工具前往果园,采摘红肖梨。雨后的小山村空气清新,风景秀美,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10多分钟走到山腰的果园。放眼望去,果树枝头挂满了翠绿的红肖梨,有的把树枝都压弯了。


“这几天忙得很,红肖梨成熟了,得赶紧采摘。但天公不作美,总是下雨。”王军财无奈地说。正值国庆假期,王军财一家人却没空出游,全家齐上阵,将一筐筐采摘下来的红肖梨抬上农用三轮车。让王军财欣喜的是,今年家中7亩红肖梨实现了丰产,预计产量在3万多公斤,较往年增产近两成。“按现在的价格来看,今年这片果园收入四五万元应该没问题。”王军财笑着说。

今年才38岁的王军财,在当地算是一位有资历的“老”果农了。

“现在像我这个年龄还肯在家务农的人太少了,我们村基本家家户户都多少种点果树或者板栗树,但种果树的主力全都是五六十岁的人。过个一二十年,等这批人干不动了,很难想象那时的果树和板栗树还能剩下多少。”王军财自嘲,方圆百里,1983年出生的自己应该是最年轻的果农。


“现在的年轻人比我们老一辈强,学习东西特别快,也能很好利用科技产品,比如我家现在给果树喷洒农药都是用无人机,给板栗剥壳用的也是机器……”王军财的父亲摘梨时禁不住夸奖儿子,山区不比平原,大型农业机械在这里并不适用。这也注定了林果种植就是凭把子力气,是个辛苦活。一门心思往外奔的年轻人,老人们拦不住,也不愿意拦。“但凡有别的出路,谁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窝在村里,修剪枝条、挑担施肥。”


“其实在家经营果园,一开始我也不太适应,但是慢慢就习惯了。虽然苦点累点,但活得挺充实。”王军财笑着说,刚开始种植果树,不仅缺钱也缺技术,全凭自己一点一点摸索,心里就一个想法,要把果园经管好。那时候,他一头扎在了果园里,钻研种植技术,在他的努力下,终于种出了不一样的“钱景”。为了提高果树产量,几年来,王军财坚持学习技术,他参加镇上组织的果农培训,科学管理,精心呵护。渐渐他成了远近闻名的果树种植能手,也成了村里名副其实的果树种植大户。“我们家现在有7亩梨树,还有几亩桃树和苹果树,前年我又承包了70多亩的板栗园……”王军财一边摘梨一边说,“今年俺家的板栗也丰产,产了1万多公斤,虽然价格不算太高,但收入还是可以的。可能与我家板栗园是刚承包的,树还小有关,再过两年,产量会更高。”

“红肖梨、板栗、油桃、苹果这些品种加起来,俺家一年的收入10多万元应该没有问题。”王军财乐呵呵地说,红肖梨和板栗一年比一年收成好,收入也是在逐年增加,这意味着,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越来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