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建设丹东人的“心灵家园”
  • 发布日期:2020-1-3 10:24:24
  • 消息来源:丹东新闻网

2019年12月14日,周六。8点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心骨干基地——市技师学院的烹调实训室陆续迎来参加免费培训的市民。“我算是最忠实的粉丝,今天是第三次来这里学习烹饪技艺。”67岁的市民赵玉兰说。

从2018年10月起,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要求,立足广大市民精神文化需求和丹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启动市民业余学习行动,建设了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陆续开展了6个系列的“鸭绿江大讲堂”系列学习课程,打造了一批极具影响力的市民业余学习品牌,加快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讲政治,是我市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第一要求。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各地区各部门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紧扣中央、省委和市委要求,积极响应群众期盼,围绕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这一主线,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每逢周日、周一,由市委宣传部、市党群服务中心主办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市民业余学习大讲堂都会通过“丹东发布”微信公众号、《丹东日报》和《鸭绿江晚报》发布当周的课程表。2019年5月14日晚,有市民在“丹东发布”公众号下留言“本周既讲一带一路看国际形势,又讲老安东历史,还讲手机拍照知识,接地气、贴民生、长知识!”市民和网友高度认可。

“哪里有需要,就把活动触角延伸到哪里!”指导到位,是我市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鲜明特色。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党群服务中心全程参与、指导文明实践中心、基地、站所的创建和活动开展,不断发挥统筹协调和指挥活动实施的平台优势,把各级中心、基地、站所打造成联系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让群众在家门口受教育、涨知识!”设立文明实践基地、站所,选址首先考虑便民,方便群众就地、就近参与。2018年11月22日18点半,在市老年大学二楼大教室里,128个座位座无虚席,前来听课的市民年龄最小的6岁,年长的80岁。因为听众不断增加,主办方只好在过道加了30个塑料凳。因为走出家门就能参与,各个市级基层、县(市)区基地、乡镇文明实践站所开设的课程堂堂火爆,市民学习热情被广泛调动起来。

“免费培训,师资水平高,希望能一直坚持下去。”这是市民最满意的地方。我市加速整合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重点打造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体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政策法律服务、卫生健康服务等多个平台,坚持公益性、打造精品,统筹使用、协同运行,为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开设烘焙课程,现场指导市民制作手工糕点;市科学技术教育学院开设心肺复苏急救知识讲座,现场教学、模拟演练急救程序;市技师学院烹调实训室每次开设讲座时,都安排学生志愿者为市民指路,食材准备充分,让市民大饱眼福、口福;市图书馆根据市民多层次、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制定了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红色文化、中医养生保健、家庭教育五大主题课程;丹东电大挑选了18名中高级教师,组成了一支有经验、有能力、有组织的志愿者队伍,精心打磨课程资源……

除本地文化志愿者积极参与外,丹东籍文化名人也踊跃参与其中,提升了师资队伍的“含金量”。“我们聘请的授课教师都是本地区同行业的佼佼者和权威人士,甚至还有国内、省内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学者,专业水平高,讲课效果好,得到市民的认可。”市党群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不久前举办的“鸭绿江之声”系列室内音乐会,聘请了知名的钢琴家、小提琴演奏家前来示范,还请来中国歌剧舞剧院歌剧团团长田彦现场辅导,使爱好音乐艺术的市民朋友不出远门就能分享高品位的文化盛宴,提升了获得感和幸福感。

文明实践活动激发了群众热情参与的强大正能量,增强了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城市的内生动力,让群众增强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实现了文明在群众心灵中的大融合、大历练、大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共举办市民业余学习行动上千场次,参与群众累计达10万人次以上。记者 景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