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辽宁丹东:甘愿“摔摔打打” 只为实现梦想
  • 发布日期:2021-8-31 10:23:40
  • 消息来源:学习强国

8月26日,在丹东市体育运动学校摔跤训练馆,接连响起身体腾空后摔在海绵垫上的闷响声。只见队员们两两站好,相互抱在一起练习摔跤动作。这可不是电视剧里的假把式,而是真真切切地摔砸——过肩摔、正捧抱过桥,一招一式让初见到这个场景的记者捏了把汗。

训练馆的地面包裹了一层软性材料,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缓冲。几个回合下来,队员们已是大汗淋漓,不少男队员干脆脱掉湿透的上衣,赤膊上阵。教练于敏则在一旁细心、耐心地观察着场上的运动员,不时提醒“注意力量,规范技术要领”。在她看来,一个优秀跤手,不仅要有力量、速度、耐力,还得有柔韧性、协调性、灵活性,脑子一定要反应快,会用脑子。

于敏介绍,因为摔跤比赛分级别,不是说身体壮实、个子高就占优势,要具备动脑能力,即有智有谋,能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制胜的战术。记者发现,女子摔跤队的队员与男队员也在进行联合训练。尽管男队员在身高、力量方面占据着绝对优势,不过女队员们却毫不示弱,训练对抗很激烈。于敏说,与男队员一起进行训练对女队员提高很快。

教练于敏曾经是丹东市体校的柔道运动员,1997年进入丹东市体校跟隋岩练习柔道,2000年被输送到省体校,2002年代表我市在省运会上获得女子柔道小级别金牌。省运会结束后,她转行开始练习摔跤,并在2008年全国锦标赛上获得冠军。2010年退役回到丹东市体校担任摔跤教练。丹东摔跤队已有20多年的历史,可女子摔跤却是空白。于敏提出,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一个新项目发展成优势项目。

丹东女子摔跤起步较晚,但在于敏的带领与调教下,摔跤女队的发展突发猛进,十年间,为省和国家输送、培养了李馨、鄂思羽、董晓誉等国家级运动健将。近四年来,于敏与男队教练周剑锋共向专业队输送运动员3人,向省体校输送15人。在上一届省运会上,丹东摔跤选手拿到了19块奖牌,使得丹东的摔跤项目成为省内的优势项目。眼下,队员们正在积极备战明年省运会,对于成绩,于敏预计,丹东摔跤选手会保持以往的不错成绩。

在训练中,于敏喊来两名女队员,她们的年纪、身高明显比其他队员差很多。于敏说,在前不久东京奥运会上,丹东姑娘孙亚楠获得女子自由式摔跤50公斤级银牌后,摔跤项目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认可。一名9岁的学员于思彤,是孙亚楠的表妹,受到孙亚楠的影响,慕名前来学习摔跤。“这个孩子悟性高,肯吃苦,是练习摔跤的好苗子。”于敏说。为了让女孩的技术提高得更快,她把自己8岁的女儿带到队里,与女孩进行对练。于敏介绍说,摔跤队现有20多名队员,年龄在13-14岁之间,现在摔跤运动员趋于年轻化。

训练场上队员们相互撕扯着,不时传来闷响声。看着生龙活虎的队员,于敏流露出一丝忧虑。她告诉记者,4年一届的省运会一打完,这些队员就可能进入省体校或者省集训队,她就得重新选队员,重新组队。选材在当下是最大的难题,选材的方向是学校,而学生、家长乃至学校这方面的意识比较淡薄。反观南方一些城市,体育与教育融为一体,每年体育部门给学校下达招生指标,确保选拔队员的质量,同时也保证队员不能外流。“其实,丹东好多队员练习摔跤很有天赋,但是招不到,像周凤、孙亚楠都是通过其他渠道进入省队的,如果我们有充分的机会进入学校选材,相信会有更多的优秀运动员为丹东和辽宁争光。”

时近中午,于敏开始讲评,看着满脸汗水的孩子们,记者预想,未来的冠军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