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宜居丹东
宜居丹东
丹东惊现“神鸟”,每年绕太平洋飞一圈!
  • 发布日期:2019-12-17 11:57:37
  • 消息来源:鸭绿江晚报

丹东市民张尔新是一位摄影爱好者。

    不久前,张先生在新西兰旅游时,偶然拍到一种在海边觅食的长嘴鸟。放大照片后,他惊喜地发现,自已在鸭绿江口湿地也拍到过一模一样的长嘴鸟。

      采访中,丹东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张广明告诉记者,这种长嘴鸟叫斑尾塍鹬,每年绕太平洋飞一圈,是目前人类通过卫星信号追踪证实的连续飞行最远纪录的鸟类。

     它们把鸭绿江口湿地当成了自已的家,每年要在这里停留40天左右的时间。

    张广明介绍说,斑尾塍鹬是一种长距离迁徙的水鸟,属于鸻形目、鹬科,它的嘴长而微向上翘,除了甲壳类,还可以吃到滩涂较深层中的蠕虫,这都是它的美食。可能是嘴长期钻进泥里,它的嘴尖黑,而嘴基是粉嫩粉嫩的。

    据介绍,这种鸟分为澳大利亚亚种和新西兰亚种。

    澳大利亚亚种越冬地为澳大利亚西北部的布鲁姆,每年三月中旬左右,它们从澳大利亚起飞,途经中国前往西伯利亚繁殖,然后9月左右开始启程返回澳大利亚;

    新西兰亚种从新西兰出发,中转中国鸭绿江口,然后飞往美国最西北端的阿拉斯加繁殖,最后直接从繁殖地斜跨太平洋回到新西兰越冬。


    “每一次迁徙对于斑尾塍鹬都是一次生死挑战,动辄就是5天以上不吃不喝,我们可以想象,它们出发前一定做足了准备。”

    “经过长途飞行,当它们从大洋洲飞抵鸭绿江口时,已经把脂肪能量消耗一光了,身体只剩下皮包骨了。”

     张广明说,它们在出发前会疯狂地填肚子,在近40天的时间里把自己的体重吃胖近一倍。它们通过压缩自己的器官腾出空间给脂肪,活脱脱地把自己变成了个脂肪球,这些脂肪就是供它们长距离飞行的能量。

    它们在南半球早早结束了去年的飞行疲惫,3月中旬开始在海岸线上空盘旋尖叫,似英雄出征般吹响号角。经过6天的飞行到  达中国东海岸和黄海区,鸭绿江口无疑是它们乐园,这里是它们的中转补给站。

    在中国的40多天里,它们除了吃就是睡,如果你这个时候去海边观察,你会发现它们跟大熊猫一般,每天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吃上。的确,它们食物的能量和大熊猫吃的竹子有得一拼,甲壳类是斑尾塍鹬的主食,能量本身就少得可怜,壳还特别厚,吃到肚子里还需要一部分能量来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