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21-7-7 10:07:21
- 消息来源:丹东新闻网
“老爸,国家给你颁发‘七一勋章’了。”病床上的孙景坤听到女儿孙美玲告诉他这个好消息时,睁开眼睛点了点头。
当孙福贵代父亲领回“七一勋章”,老英雄激动得微微颤抖,拉着儿子捧着“七一勋章”的手,久久不松开。
“党和国家给父亲这么高的荣誉,我们知道他心里感激国家、感谢党。”孙美玲说。
什么都不说,祖国知道我。
“七一勋章”“时代楷模”……这些党和国家、人民给予的荣誉,印证着孙景坤戎马生涯舍生忘死、战功赫赫,和平时期数十年淡泊名利、深藏功名,用实际行动诠释初心使命的荣光一生。
“俺不是英雄,就是一个老兵,一个从枪林弹雨中冲出来的老兵。共产党是英雄,共产党领导的中国老百姓才是真正的英雄!”97岁高龄、党龄72年的孙景坤,岁月在身上镌刻下沧桑与斑驳,吃苦在前、公而忘私的特质,却从未褪去。
身披戎装,保家卫国,不怕牺牲;告别军旅,初心不改,坚守使命。
几十年来,永葆本色,甘于奉献,孙景坤在人们心中筑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戎马半生浴血杀敌
73年前,他敬出第一个神圣的军礼;73年里,他用一生践行军人誓言。
沉甸甸的军功章,孙景坤很少拿出来示人。家人记得孙景坤常说的一句话是“最大的功臣是那些留在朝鲜战场上的战友!”
“解放四平时,我是机关枪手,是敌人火力的重点打击对象。密集的子弹把我后背的军装都撕烂了,半个月内换了4件棉衣。”
解放战争中,孙景坤凭借作战能力,先后在辽沈战役中荣立三等功,在平津战役和海南岛战役中荣立二等功。
1950年10月,孙景坤随部队一起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卫和平,保卫胜利果实!”孙景坤用行动践行着志愿军战士的誓言。
回忆起自己一生最难忘的战斗,孙景坤眼噙泪花,“那场激战下来,好多战友都牺牲了,阵地上只剩下我们4个人”。
1952年10月27日中午时分,在击退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后,孙景坤所在部队人员伤亡惨重,阵地三面处于敌人的火力控制之下,增援部队很难上去。当时担任副排长的孙景坤向上级提议,由他带领9名轻伤员,带上8箱手榴弹和2箱子弹,从敌人火力死角突上阵地前去增援。方案得到认可后,孙景坤马上行动,带领战士一点点挪上了阵地。
几次反扑失败后,敌人开始逃窜。孙景坤便趴在交通沟的麻袋上,端平“水连珠”,对准慌忙逃跑的敌人射击,一枪一个,击毙了21个敌人。整场对战中,敌人一共组织了5次反扑,都被志愿军战士一次次打退。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俺活了下来,不是俺命大,是成千上万的战友用命给俺铺成了一条回家的路。”每每回忆起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战友,孙景坤都满眼泪光,继而便是一段时间的沉默不语。
时隔多年,孙景坤仍旧不愿提及那段往事,那枚抗美援朝一级战士荣誉勋章,若不是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平移重建,可能会永远尘封下去。
即使患病时意识有些模糊,孙景坤也能马上说出自己的入党时间,“1949年1月,在北京”。这个身份,他珍惜了一生。
深藏功名建设家乡
1955年,南征北战的孙景坤放弃了留在城里工作的机会,回到了家乡,当起了农民。在办理党组织关系时,他尘封了自己所有的战功和荣誉,在山城村第一生产队队长这个位置上,一干就是26年。
“我爸在战场上立了功,回家后却从不对我们说。有一次,同村的人拿着一本小册子,说这书上说的英雄不是老孙头吗?我们才渐渐知道爸爸那些年在战场上经历了什么。”孙景坤的大女儿孙美丽说。
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党委书记邱大鹏告诉记者,复员回乡后,孙景坤当上了山城村生产队队长。“别小看这个职务,这需要极好的口碑和信任。”邱大鹏说,那会儿,村民们并不知道孙景坤立下的赫赫战功,可大家都觉得,他是党员,上过战场,政治上过得硬、靠得住。
当上山城村第一生产队队长后,孙景坤带领乡亲们发展生产。“父亲起早贪黑,春天植树造林,冬季搞水利建设,增加耕地面积,促进增产增收。在他的带领下,生产队增加了几百亩耕地,村民生活得到了改善。”孙福贵告诉记者,“爸爸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就是真心实意为集体做事。”
在生产队期间,孙景坤始终保持忠诚担当本色。为了让村民尽快脱贫致富,他组织村民先后成立了共同致富小组、扶贫致富小组,还动员村民将2.6公顷土地重新分配给5户从黑龙江迁来的贫困户。
多年来,孙景坤始终遵守组织纪律,在家乡务农这些年,处处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1988年,在开展“三先一优”“三先二优”竞赛活动中,孙景坤吃苦在前、不求享受。很多人不理解,“你本来可以躺在功劳簿上,为啥还这么拼命干?”孙景坤认真地说:“为啥不干,战争年代只有干,才能走出活路。我躺着享受,我那些死去的战友能安生吗?”他因此先后获得金山镇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
“在孙景坤的心里,总是先想着党、想着国家、想着别人,而把自己摆在最后。这就是他一生不变的精神境界,更是一名老共产党员坚守了一辈子的初心。”邱大鹏说。
永葆本色忠诚担当
在孙景坤的床头,挂着他的旧军装,上面的一枚枚奖章、纪念章熠熠生辉。
“我爸说过,他最大的愿望是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孙福贵告诉记者,“连年征战,爸爸身上留下20多处伤疤,现在腿上还有一颗子弹没取出来。”
村里常有人对孙景坤说:“老孙,你参加革命除了带回一些奖章和一身伤疤外,什么好处都没有得到,太吃亏了。”
孙景坤却说:“从我参加革命那天起,从没想过什么叫吃亏,什么叫好处,也根本没有想过要捞点什么。”
孙景坤从来不看战争片,真正的战争远非影视剧所能描述。每每忆起牺牲的战友,老人总会潸然泪下,“我比他们幸运,能看到新世界是什么样子,他们却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得不到”。
20世纪70年代,孙景坤把19岁的大儿子孙福贵送去参军。孩子穿起军装意味着什么,孙景坤深有体会。要保卫国家和人民,就得有人付出牺牲。
“孙景坤同志在朝鲜守备战斗中,创立功绩,业经批准记一等功一次,这不仅是个人的光荣,全军的光荣,也是人民的光荣,祖国的光荣……”翻开孙景坤老人珍藏多年的报功书,虽已边角破损、通体泛黄,却让人从中看到了一位老兵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和英雄本色。
怀揣着忠心报国的信念,一辈子为国、为党、为民,孙景坤的人生是熠熠生辉的。
致敬!老英雄孙景坤!
转自《辽宁日报》
辽宁日报记者 黄宝锋 王卢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