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日期:2021-6-18 10:49:45
- 消息来源:丹东新闻网
6月7日晚,在同兴镇新金矿社区,55岁的栾金华为公公做好了可口的饭菜。为了让公公吃起来方便,她做好饭后先盛出来放到窗边凉好,再放到嘴边试试温度,直到饭菜温度合适了,再端到公公的床边。
“我一直与公婆生活,照顾好他们是我的责任。”当大家都夸栾金华孝顺的时候,她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1985年,家住丹东市内的栾金华经人介绍与家住金矿的谷连春结婚。婚后,栾金华在矿山工作的丈夫经常出差,而且一走就是好几个月。生活在城市的栾金华为了照顾家庭和公婆,搬到农村同公婆一起生活。为了尽快适应这一转变,她开始学用柴火灶做饭,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她开垦荒地、播种,硬生生把自己改造成了农村媳妇。
2003年,栾金华的婆婆咳嗽加剧,最终被确诊为肺癌。栾金华为了让丈夫安心工作,向单位提出了退休申请,投入全部精力照顾年迈的公婆,并取出家里全部存款,给婆婆治疗。随着婆婆病情恶化,治疗费用越来越高。为了贴补家用,栾金华在照顾婆婆之余找了份清洁工工作。婆婆患病两年多,栾金华坚持为婆婆洗澡、梳头、理发、捶背、剪指甲。每餐都要把饭菜亲自端到婆婆面前,喂到口中。为照顾卧病在床的婆婆,她很少回娘家,逢年过节去一次也是匆忙返回。每次看着老母亲恋恋不舍的表情,栾金华的心中有说不出的愧疚。
2005年,婆婆去世了。栾金华怕公公寂寞,每天都要给公公读报纸上的新闻。公公视力不好,为了避免磕碰,她每天都要把饭菜盛好端给公公,一天三顿,雷打不动。如今,公公已经90多岁了,身体硬朗、精神舒畅,逢人就夸儿媳妇好。邻里都羡慕地说:“家里有这样孝顺的儿媳妇,真是太有福气了。”
尽管栾金华的收入不高,但这些年她帮助的人却不少。早期,邻居有一对孤儿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平时读书的书包、纸笔、书籍等,都是栾金华给买。逢年过节,栾金华还给他们买衣服和礼物,直到他们长大成人。前几年,同住一个社区的马法俊的女儿考上了大学,可他失业又患上脑出血,妻子靠做零工维持生计。栾金华了解情况后,到社区积极为他家申请补助。同时,并不富裕的栾金华从正读大学儿子的生活费中拿出3000元钱帮助马法俊的女儿入学。
退休后,栾金华也不闲着。她担任起社区活动义务联络员,邻居们有事需要帮忙,她总是二话不说热心帮助,为街坊邻居解决燃眉之急,深得邻里的信任和尊重。栾金华经常说:“都是街坊邻居,谁家能没有点事,能帮就帮、该管就管。”这几年,每次她都以全票被评选为新金矿社区第七居民小组组长,是居民心中的 “孝顺好儿媳,热心好大姐”。记者 姜慕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