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日期:2019-12-10 9:54:52
- 消息来源:辽宁日报
12月2日,看着手机直播中自家蜂蜜被网友疯狂关注、抢购,袁春林的心里比蜜甜。仅用数月,几百斤蜂蜜便销售一空,几万元收入到账。他怎能不高兴?
袁春林是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下露河朝鲜族乡川沟村村民,40多岁,患股骨头坏死。其兄、妹、外甥均因病丧失劳动能力。袁春林虽然行动不便,但仍是家中唯一的经济支柱。
靠山吃山,住在山脚下的老袁一直以养蜂为生。采用传统手法放养,品质好,但销路难。乡里的峡谷风景区,是他唯一的“市场”。
“过去卖蜜靠‘运’。”老袁指着院子里的三轮摩托车说,以往就骑着它到20多公里外的“大峡谷”出摊。好时每天能卖几十斤,不好时可能分文不进,且受季节影响较大,一年只有半年能卖。“有时候挣的钱还不够全家买药,生活总是靠周济。”老袁说。
2018年7月,老袁的哥哥犯病,急需用钱,此事被下露河乡副乡长王清涛知晓。看着老袁房后存着的十几桶蜂蜜,他拨通了宽甸电商平台“满乡印象”负责人蒋玉涵的电话。
“那是周末早上,我还没起床,听完这事就直奔下露河并拿回了几罐样本送检。”蒋玉涵说。一周后,打开“满乡印象”各大平台网店首页,老袁拿着蜂蜜的图片首先映入眼帘。
每批货卖完,蒋玉涵总是第一时间给老袁结账,除了运费不收他一分钱。几个月后,老袁的存货见了底,腰包鼓了,走路都比以前有劲头。
网上销售,可不单靠品质好,背后的门道也不少。
“满乡印象”团队针对市场需求围绕“绿”字为老袁量身定做了视频短片,再配以真实感人的文案,下单量不断飙升。现在,常常出镜的老袁已是拥有不少粉丝的“网红”。
“小蒋不仅帮我卖,还手把手教我。”现在老袁已能自己拍些视频和照片了。
入冬了,除发货外,老袁将主要精力用来拾掇屋后那片小坡。他琢磨着明年开春再多上20个蜂箱,到时产量能多一倍。
其实,对这事上瘾的不止老袁一人。在“满乡印象”的推动下,电商已经成为宽甸扶贫的一面旗帜,许多贫困户通过电商平台脱贫致富。如今,为方便贫困户发货,步达远镇等多个乡镇还成立了电商服务站。站里有统一的包装袋和货仓,既能分包也方便快递公司集中取件。不少乡镇还在蒋玉涵的帮助下注册了品牌。
无形的互联网下,一张有形的电商扶贫网正越织越密。
记者感言
凭借电商为贫困户、贫困地区的农产品搭建直通消费终端的“高速路”,已成为脱贫攻坚战役中的“新式武器”。但电商扶贫也并非一张万能牌,仍需精准施策方能事半功倍。首先,产品不是放到网上就有人买,还需像“满乡印象”一样,针对特点对其进行包装,才能吸引受众并脱颖而出。同时,品质才是长久销售的关键所在,只打“同情”牌终将难以为继。此外,还可集乡、村之力进行品牌建设,形成产业化,引导贫困户集中生产,形成规模,持续供应。最后,应由政府引导建立覆盖城乡的农村物流网络,助力电商打通扶贫的“最后一公里”。
- 美不胜收!大美辽宁欢迎您
- 辽宁“时代楷模”:丹东市融媒体中心《铭记》工作部
- 首届“雪花鸭绿江杯”全国中老年羽毛球邀请赛在丹东开幕
- 【鸭绿江畔 丹东真好】振兴区:夏日雅集 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 “丹东·凤凰山”号旅游专列首发 启程连接沈阳与丹东
- 丹东市中考顺利开考 各考点温情护航
- 辽宁:以文体旅融合之笔 绘就振兴发展新画卷
- 推动文体旅融合 打造“鸭绿江畔 丹东真好”城市新名片
- 丹东港大宗货物吞吐量跨越式增长
- 辽宁省第二批地名文化保护名录公布,丹东占俩!
- 鼓韵悠扬 文化共鸣 ——2025年“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丹东鼓乐展演精彩上演
- 鸭绿江畔 丹东真好 ——丹东精彩亮相2025辽宁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