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做好“三篇文章” 建设“工业强市”
  • 发布日期:2021-2-18 10:11:35
  • 消息来源:丹东日报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脊梁。丹东要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就必须推进产业振兴。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改造提升“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树牢“工业强市”理念,坚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促进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改造升级“老字号”

在改造升级“老字号”方面,我市立足“老字号”产业,特别是具有比较优势的汽车及零部件、仪器仪表、纺织服装等产业,聚焦产业智能化升级、技术高端化提升、域内产业链培育、制造绿色化转型四大领域,实施“百亿百企工业技改”专项行动。

改造升级“老字号”,意味着进一步增强“丹东制造”竞争力。我市将围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技术改造升级、产业产品质量提升、产品研发水平提高、产品品种拓展、产业品牌塑造等方面,推动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进一步丰富产品系列、提高产品集成度和附加值,树立和打造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区域品牌。

开展仪器仪表“强链”行动,推动本地企业主动加强与“国字号”企业衔接合作,重点与国内500强企业、中央大企业(集团)、行业龙头企业及中国仪器仪表协会的对接,加快谋划一批带动力强、牵动力大的项目。提高产业链配套能力,加快仪器仪表产品的集成化、智能化和微型化,以建设国家级实验室、检测中心为目标,完善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公共研发、检测体系,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建设丹东国家级测控仪器示范基地。

同时,将以“中国防护纺织品名城”“中国运动户外服装名城”双名城建设为核心,以“互联网+”为契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做大“贴牌加工”产业,培育“自主品牌”产品。

深度开发“原字号”

在深度开发“原字号”方面,我市发挥区位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加快推进实施一批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拉长产业链。

在东港市,依托黄海海产品资源,打造“中国北黄海海洋生物制品产业基地”。在宽甸满族自治县,依托原生态自然资源,打造“辽宁原生态特医食品生产基地(或产业园)”。在凤城市,依托小浆果等资源,打造“辽宁小浆果产业基地”;依托“凤城老窖”百年历史,重塑“辽宁名酒”辉煌。在元宝区,依托“光华”塔醋品牌,持续打造“中国塔醋之乡”。

深度开发“原字号”,意味着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为充分发挥我市独特的资源禀赋、较好的产业优势、行业或细分行业中领先的技术优势,我市将着力实施“支持企业增品种、引导企业提品质、扶持企业创品牌”的“三品”战略,着力优化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经营环境,努力打造一批知名品牌产品,使“轻型”工业产业特色更加鲜明、规模和质量更加显著,再塑丹东轻工业的新形象。

此外,还将依托矿产品资源,围绕“延链、强链、增链、补链”,引进上下游企业,推进黄金、硼(铁)、菱镁、石墨等优势矿产品开采和深加工产业链升级,推动赤峰黄金五龙金矿、恒通石墨烯、宝山炭素等龙头企业扩大产能。

培育壮大“新字号”

在培育壮大“新字号”方面,我市制定了专项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努力形成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局面。

重点支持制氢、储氢和氢能源客车产业发展,支持生物基纤维、硼、石墨烯等新材料研发应用,支持窄带低功耗物联网相关技术研发和以北斗技术为核心的系统集成应用。推动基于优势产业的新能源新材料聚集发展,培育发展满药和人参等医药产业及工业会展等平台经济,壮大数字经济和电子信息产业,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智能系统集成应用、精密电子等高端装备制造业,使新兴产业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培育壮大“新字号”,意味着要进一步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市将以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为切入点,构建氢能产业链,依托机械密封和压力容器原有基础发展储氢装置,依托仪器仪表产业基础发展计量装置,依托水电优势发展电解水制氢。

此外,我市还将以重点发展临港产业园、日韩落地加工产业园等为契机,抓住新基建、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精密装备等产业趋势,依托电子元器件、精密制造等产业基础,扶持现有种子企业引进新技术和新项目,聚集发展大数据、互联网、5G、高端工业软件等新产业,推动工业和信息化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设备、无人机、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推动工业与高效农业、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记者 王洪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