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大美中国
大美中国
云南:走进会泽县大海草山 感受“冷”冰雪“热”产业
  • 发布日期:2021-2-18 9:48:27
  • 消息来源:云南网

  出云南会泽县城,东南方向,沿着一条双车道柏油路蜿蜒上山,驱车一个多小时,就来到大海乡大海草山。一路步移景易,城中风吹着杨柳,小河里清澈见底的水流着。半山松林青又青,高大挺拔遮住了道路。而到了山顶,金色的草地铺满山坡,发电的风车错落分布匀速旋转。

  万山磅礴看主峰,到了山尖,就进入了大海草山腹地。

  大海草山初印象

  2月15日下午,来到大海草山景区入口,记者见到交警和景区工作人员在疏导交通、维持秩序,游客需出示云南健康码和通信行程码,方可进入停车场。据了解,大海草山是会泽县唯一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地处乌蒙山之巅,海拔在2570米到4017米之间,距会泽县城有40公里的路程,因草出名,被誉为“中国的新西兰,滇东北的小西藏”。大海草山2009年被《国家人文地理》推荐为中国108个绝美地标之一。

  买票后,排队半小时乘坐摆渡车,沿着环线徐徐深入景区,20万亩草山次第映入眼帘。

  与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夏牧场不同,冬季的大海草山,天高云淡,碧空如洗,狂风劲吹、枯草低垂,少了温柔静谧,多了苍茫雄浑之感。

  在或陡峭或平坦的山坡上,与草同色的绵羊群,穿上厚厚的羊毛,低头啃着草。

  一路上,环境干净,房屋整洁,路旁不时可见垃圾桶、洗手台。

  观景不到半小时,就到了冬日草山最值得游玩的地方之一——大海草山国际滑雪度假区。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冰雪世界,魅力无限。

  走进大海草山国际滑雪度假区,滑雪戏雪装备分类摆放、一应俱全。青年滑雪、儿童戏雪,玩得不亦乐乎。

  “这里的滑雪场开放时间较长,从每年11月中旬到次年3月,冬季日平均气温介于5-15度之间,滑雪体验舒适。”场馆经理陈忠良告诉记者。

  据“会泽文旅”微信公众号消息,依托大海草山景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2017年,当地通过招商引资启动建设大海草山滑雪旅游度假区,项目规划整体占地面积5000多亩,规划有滑雪场、戏雪乐园、滑雪学校、雪山主题酒店、冰雪小镇等多个板块,总投资约7.5亿元。2018年12月,滑雪场正式对外开放,造雪面积达12万平方米左右,是目前云南地区首个正式投入运营的大型室外滑雪度假区。

  该度假区于2018年、2019年冬、春雪季先后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并举办了新浪杯高山滑雪公开赛云南站赛事、2019世界雪日暨国际儿童滑雪节云南分会场活动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赛事活动,丰富了游客在大海草山游玩的体验度。

  陈忠良介绍,今年春节期间,平均每天有1300-1800人入场。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大海草山独特的冬季风光和放飞自我的滑雪魅力,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有效拉动当地餐饮、住宿、商贸、物流等产业快速发展,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作出了较大贡献。

  云南冰雪运动热起来

  云南何时与冰雪运动结缘?2016年,全国轮滑选拔赛云南站在玉溪举行,22名轮滑选手踏上冰道,滑出“轮转冰”第一步。

  几年来,云南在人才、队伍、赛事、场地等方面同步推进,冰雪运动“南展”成果初显。据《人民日报》报道,2018年,为响应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号召,云南推进冬季运动跨界跨项选材工作,截至2020年1月,云南在全国冰雪项目比赛中共获第一名14项次,第二名11项次,第三名11项次;2019年亚洲短道速滑公开大奖赛在昆明举行,同年新浪杯高山滑雪公开赛在曲靖开赛;2017年昆明红塔冰上运动中心完成改造,2019年腾冲启迪冰上运动中心落成,此外,大海草山滑雪场、轿子雪山滑雪场融体于旅,吸引游客。

  如今,越来越多云南人能方便地享受到冰雪运动的乐趣。

  产业的发展,需要政策清晰指引、强力引领。2020年,云南出台了多项支持政策,着力打造冰雪运动新名片,探索冰雪产业发展新路径。

  2020年3月5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若干措施》。提出目标任务:力争2022年北京冬奥会有我省运动员参赛,促进全省冰雪产业规模明显扩大。

  2020年4月29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支持会泽大海草山、禄劝轿子雪山等的经营企业进一步改善场地设施条件。支持腾冲启迪双创冰雪小镇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创建冰雪运动俱乐部。

  2020年8月5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省的意见》,拓展陆地冰雪项目活动覆盖面,打造冰雪运动品牌,提升冰雪运动群众参与度。

  显而易见,关于冰雪运动,全省上下都在努力。

  我们期待,有一天,云南的“冷”冰雪能幻化成“热”产业、大产业,并成为云南新名片。

  云南网记者 李斌 摄影报道

编辑 邹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