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引育用留”厚植人才沃土 “第一资源”赋能振兴发展
  • 发布日期:2021-2-10 11:25:18
  • 消息来源:丹东新闻网

深入开展联系服务专家、落实疫情防控一线人员关心关爱措施,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一段时间来,我市坚持将人才优先发展摆在重要战略位置,持续加大人才工作力度,围绕人才“引、育、用、留”关键环节,完善政策体系、创新工作方式、优化发展环境,在全社会营造出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浓厚氛围,人才强市战略为全市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

紧扣需求“引”才。2020年,“院士专家丹东行”活动持续开展,60余名院士专家深入基层一线对接指导,新建院士创新基地1家、专家工作站6家,进站院士1人、正高级专家27人。对接“鸭绿江之友”院士专家,开展科研指导和技术攻关,防护纺织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得到迅速提升。截至目前,35户企业列入国家和省级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丹东防护纺织产业集群被认定为辽宁省级重点产业集群,防护服产量占全省80%,出口量占全国15%,丹东已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防护服生产基地。

立足形势“育”才。以“兴辽英才计划”为引擎,深入实施“创业丹东”人才培养工程,确保本土实用型人才培养落实落细、取得实效。新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新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站3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站10个,为广育人才建好“孵化池”。通过“订单式”“委培式”和共建实训基地等形式,靶向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组织开展丹东市职工技能竞赛和首届创新创业大赛,14个优秀项目晋级省赛;举办高层次人才研修班等各领域人才培训30余班次;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17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4家、新增科技中小型企业33家。

搭建平台“用”才。着力推动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促进人才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全年转化科技成果75项,登记技术合同124份,技术成交额超2.3亿元。出台《关于扶持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发展的暂行办法》,对符合条件的创业孵化基地给予最高150万元的奖励补助。目前,全市已建成孵化创业基地12个,入驻创业实体431家,辐射带动就业3200人;成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2个,开展技术合作80余项,与哈尔滨理工大学、大连海洋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11所高校达成合作意向50项、转化成果8项,实现经济效益近亿元。积极与中科院沈阳分院、辽宁省政府合作,开展中科院沈阳分院丹东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建设,引进中科院、军科所及各类高校院所的科技项目21个,其中4个项目已实现规模产业化,5个项目进入产业化阶段,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12亿元。

创优环境“留”才。我市把为人才提供良好环境,作为人才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2020年,专门设立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为人才在创新创业、往来居留、子女就学、配偶就业、医疗保障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累计支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640余万元。在全市13家医疗卫生机构开通高层次人才就医绿色通道。投入1260万元购买20套住房建成高层次人才专家公寓,为域外来我市高层次人才、专家免费提供过渡性周转用房,为人才落地生根、创新创业打造更加优质、具有吸引力的发展环境。

新的一年,我市将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科学编制“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围绕丹东经济建设中心任务,制定科学有效的措施和发展举措;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管理职能,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评价、流动、激励等方面改革力度;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围绕人才“引、育、用、留”,实施4大人才工程;进一步落实党管人才责任,完善人才工作体系,强化队伍建设,加大考核力度,为推进人才服务振兴发展提供保障。 记者 景媛媛

编辑 邹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