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宜居丹东
宜居丹东
赋能幸福感 这样的丹东值得期待
  • 发布日期:2021-2-3 10:43:21
  • 消息来源:丹东新闻网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一座能寄予人民美好期待、赋予人民美好生活的城市,不仅在于外表肌理的华美,更在于内涵品质的温润。市委十二届十七次全会作出建设开放型、创新型、幸福宜居城市的部署,就是要让丹东“内外兼修”,让生活于这座城市的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更绚烂的色彩和更浓郁的温情,都能有满满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全民共享绿色发展红利。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丹东坚持把保障与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民意、改善民生、凝聚民心,努力使发展成果体现在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上。丹东的城市建设与管理、民生事业的发展与完善、社会治理的提升与加强,均开创了全新的局面。

过去一年,我市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全面推动城市建设管理,翻新39条城市道路,新增城市绿地4.4万平方米,施划2000个城市公共停车位,更新61台公交车辆,对101个城市老旧小区进行系统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城市休闲空间得到进一步扩展,城市交通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万千居民有了宜居的舒心。

过去一年,我市以全面增进民生福祉为初衷,全心全意为群众纾困解难,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5.2和7.7个百分点,发放低保资金和特困补助4.6亿元,惠及城乡各类困难群体7.4万人。完成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600户,解决“办证难”7.5万户、“回迁难”4266户,人民群众的期待得到积极回应。

过去一年,我市千方百计稳定就业、发展教育卫生事业,发放稳岗补贴6554万元,稳定岗位11万个,新增城镇就业1.7万人。实现64个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全覆盖,学前教育普惠率达86.6%。完成9家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医疗救助实现城乡全覆盖,医保进入电子凭证时代。

过去一年,我市建成9个区域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3个社区服务站、100所农村幸福院,入选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养老服务业蓬勃发展。全面打好蓝天、碧水、青山、净土保卫战,城市空气优良率达95.6%,8个国考断面水环境质量居全省首位,成为全国首批3个“中国气候宜居市”之一。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今年,围绕建设开放型、创新型、幸福宜居城市的目标,丹东将以“绿色发展、美丽文明”为标尺,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新的一年,我市将推进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稳定就业岗位。支持高质量创业孵化载体和创业平台建设,精心组织各类创业推进活动,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就业困难人员基本生活保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新的一年,我市将强化社会保障能力。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不折不扣落实失业、低保等保障政策,做好弱势群体关爱和保障。落实优抚安置和抚恤制度,保障妇女儿童和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切实做好因灾因病遭遇困难人员救助工作,坚决兜住民生底线。

新的一年,我市将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开展集团化办学,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推进丹东体育馆、群众艺术馆、歌舞剧院等公共文体设施改造工程。推动健康丹东建设,完善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新的一年,我市将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进一步提升环境空气质量,确保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大力推进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完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积极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新的一年,我市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老城区将加快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提升,巩固城市内河生态治理成果,加强绿化园林景观改造、历史文化保护和新建高层建筑管控;完善和改造城市道路、供水、污水、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增强保障能力;加强社区建设,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发展线上线下社区服务业,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新城区将加快完善城市功能,聚集产业和人气;完善道路等基础设施,释放发展空间;加快提升商贸、教育、医疗等配套功能,增加就业和消费供给。

厚植民生底色,让整座城市变得更有色彩和温度。让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一座幸福宜居城市的密码,其实就隐藏于这每一处细节之中。

生活于斯,这样的丹东值得期待。 记者 范泽民

编辑 邹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