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宜居丹东
宜居丹东
锚定民生“新坐标” 绘出振兴“幸福景”
  • 发布日期:2021-2-2 12:14:46
  • 消息来源:丹东新闻网

推进15个老旧小区改造、探索城市管理新体系、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2020年,振兴区扎实推进民生实事,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提升。

老旧小区改造见成效。道路升级,污水、雨水、自来水供水管线抽换,照明设施、健身器材、宣传栏换新……过去的一年,振兴区对建行小区、大光明小区、港湾小区、航道处小区等15个老旧小区进行了改造,涉及144栋楼、8828户居民。“小区旧貌换新颜。楼道粉刷一新,楼梯扶手刷了油漆,楼道外门和楼道窗全部更新。”1月27日,提起老旧小区改造,临江街道东昇社区航道处小区居民张德红忍不住夸赞,在航道处小区已居住30余年的张德红见证了小区的变化。如今,小区居民再不因下水道堵塞和路面污水横流而犯愁,还自发成立了卫生监督志愿者队伍,保持小区整洁。像航道处小区一样,老旧小区外在“颜值”和内在“气质”的提升,让越来越多的居民受益,从外到内的变化,传递出老旧小区改造带来的文明新气象。

教育是民生关切点。振兴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启动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工作,在成功开展六纬路小学与汤池镇中心小学一体化工作的基础上,将区属14所学校两两结对,组成7组联盟校,使一体化办学工作有序推进。此外,还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和小区内配套幼儿园建设力度,公办园幼儿在园数较上一年提高5个百分点,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率达80%。全区投入300万元资金对区属海华小学、接梨树小学、江海中心小学闲置校舍进行改建,办成公办幼儿园。

重点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振兴区建立区、镇(街道)、社区(村)三级治理体系,初步构建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格局。站前街道一街社区开展的“便民服务直通车”和“一窗通服务”暖心工程服务项目,打破社区工作范畴按所属窗口界限,做到“有事必接,有事必办”,并以“8+N”的模式夯实“网格化”服务,发挥志愿队伍作用,做到预防纠纷、化解矛盾。截至目前,全区共有社区网格525个,农村网格176个,将“数百格”汇聚成一张网,通过“小网络”助推“大治理”。

把乡村变成美丽家园。“村里新建了一个水房,解决了俺们组村民吃水问题。”汤池镇萌芽村9组一位王姓村民感慨道,“村里的环境真是越来越好。”以前,该组有一个废弃的渠道,疏于管理变成了“垃圾站”。如今,萌芽村将渠道清理干净后铺设管涵,又在管涵上铺了路面。道路宽阔了,村民的心里也敞亮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厕所革命、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村容村貌提升,振兴区不断创新工作方式,让乡村变成村民“身有所栖”的美丽家园和“心有所依”的精神乐园。

以“工匠精神”塑造城区品质。振兴区完善提升养老、抚幼、医疗等基础设施,构建便捷、共享的“15分钟幸福生活圈”;对31条街巷路、21.3公里农村公路实施维修改造,畅通城乡道路微循环体系;以“绣花功夫”强化精细治理,全面推行路长制、街长制管理模式,扩大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受益面;运用智慧城管平台,联动开展私搭乱建、街面秩序等综合治理,对违法建筑“零容忍”,不断提升城市立面形象;以“两山理念”提升宜居环境,精心描绘“山青”“水秀”“林绿”“景美”四幅画卷,提高发展“含绿量”“含金量”;深入实施村庄清洁行动,改造无害化农村户厕228座,清淤疏浚河流5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400盏,打造更有品质的人居环境。

从小处着手、从大处着眼,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今年,振兴区还将实施红房小学改扩建,新增公办普惠幼儿园学位1000个;落实企业稳岗返还、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等惠企政策;健全妇幼保健和中医药服务体系,创建1个标准卫生村和2个标准卫生小区;推进两区5个区域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6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和7个农村幸福院建设等。在民生领域,振兴区将持续发力,交出有温度、高质量的民生答卷。

记者 陆丽明

编辑 邹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