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21-2-2 12:13:01
- 消息来源:丹东新闻网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创新作为振兴发展的战略支撑,以数字化、智能化为引领,加快建设创新体制优、创新导向明、创新生态好、资源集聚、充满活力的创新型城市。”市委十二届十七次全会就扎实推进丹东创新驱动发展,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创新型城市,作出了高屋建瓴的阐述。
当下,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加速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制造、移动互联网等领域,均具备强大的产业链整合能力。正处在多重政策叠加释放利好效应黄金机遇期的丹东,势必要在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全面发力。
回望“十三五”时期,丹东着力推进创新驱动战略,不断调整优化产业体系,以转型升级力促高质量发展。全市农业产业优势不断巩固,形成小浆果、水产品、畜禽3个百亿元产业链,农产品出口稳居全省第2位。工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小巨人”“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72户,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5户。服务业发展活力也不断增强。通过实施产业基础能力提升和产业链升级行动,相关园区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园区工业总产值增速高于全部工业5.3个百分点。
特别是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丹东在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快智能化升级方面,更是得力举措频出、利好消息不断。
当年3月,市政府与华为签订“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及数字丹东”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以期促进丹东轻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及数字工业建设;当年5月,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丹东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成为我市提前布局“新基建”、打造工业经济新引擎的重要抓手;当年7月,丹东组织24户企业申报省级“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5个园区申报“5G+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并开始研究制定技术改造扶持政策,推进“机器换人”、自动化改造、数字化工厂建设;当年9月,丹东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正式上线,实现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共进。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加速推进纺织服装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重塑取得重要成果。在2020年12月举办的首届(中国·丹东)时装周暨防护纺织产业发展合作洽谈会上,丹东高新区被授予“中国防护纺织名城”称号;丹东7家企业共同举办防护服联合发布会;丹东市相关部门、企业与多家域外企业签订投资合作意向书及产品供应合作书。据统计,当年1月至10月,我市41户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34.3亿元,同比增长64.5%。
积蓄力量,运筹帷幄,阔步前行。站在实施“十四五”规划和推动实现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起步之年的时间节点上,聚焦“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创新型城市”的目标,今年,丹东将把科技创新作为振兴发展的战略支撑,推动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今年,丹东将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搭建高标准创新平台,推进专业技术创新中心、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落地发展,推动全市各类园区形成协同互补的创新共同体。积极培育创新主体,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重点科研项目和开展技术联合攻关。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引导带动社会资本投入,支持各种形式众创空间和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发展。注重引育创新人才,实施“项目+团队”的“带土移植”工程,加大柔性引才力度。推动制度创新,找准问题症结,对症下药,形成一批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
今年,丹东将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引育专项行动计划,扩大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业务试点范围;实施“百企百亿工业技改”专项行动,推动四个传统优势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发展;开展“延链、强链、增链、补链”行动,提升产业深加工程度;积极推广丹东企业、丹东产品,扩大“丹东品牌”域外影响力。深入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坚定主导产业定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园区落地项目数量质量新突破。推动以旅游业为重点的服务业提质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发展现代金融、医美等高端服务业,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打造高水平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以‘新’为要,凝心聚力加快转型升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已为我市坚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吹响号角。我们将改造升级“老字号”,以人工智能为引领,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我们将深度开发“原字号”,推进优势产业链迈向价值链、供应链中高端;我们将培育壮大“新字号”,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我们还将加强5G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5个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加快建设的数字政府、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将实现丹东的“数字蝶变”。
记者 范泽民
编辑 邹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