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云游辽宁】探秘辽宁长城:长城间的七十年恶战 隋唐东征的历史颤音
  • 发布日期:2021-1-7 10:33:52
  • 消息来源:学习强国

隋唐东征,是中国历史上的特大事件,这场发生在长城间惨烈的战争长达70余年。

今天提盛唐,人们会下意识地想到西安与洛阳,想到大雁塔,想到华清池,只是陕西与河南的盛唐仪式感太强,过于浓烈的形式膜拜,反而弱化了盛唐风采,令魅力盛唐于人们心中渐行渐远。很多人不知,原装的、生动的盛唐,其实在今日辽宁。

燕州城山城遗址。(摄影:张松)

朝阳唐墓、抚顺高尔山城、辽阳燕州城、盖州青石关、营口海龙川、金州大黑山······这些地方名气不大,甚至人迹罕至,却封存着原汁原味的大唐王朝,护盖着光阴不动的盛唐往事。

那些曾感动过你纯真少年时代的隋唐英豪,他们最精彩的人生时段,就流溢在这由辽西至辽东的苍山翠岭间。

《隋唐演义》中的智多星徐茂公曾奋战辽东

今辽阳灯塔市西大窑镇的燕州山城,千年前曾来过俩名人:一位叫李世民,一位叫李勣。

李世民,就是大名鼎鼎的唐太宗,世人皆知;李勣的名字未免有些生疏,但提到“隋唐演义”中瓦岗寨军师徐茂功,估计至少一半中国人便心领神会了。

不过,历史上的“徐茂公”可不是出谋献策的文人,而是征伐四方的大唐名将、英国公,隋唐十二次征伐最终灭此强邦,彻底解决东北问题的,就是这位被艺术化的“徐茂功”。

李勣不姓李,原姓徐,名世勣,字懋(mào)功。后因战功卓著,被唐高祖李渊赐姓李,又因避讳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缩称李勣。

皇帝赐姓,尊贵无比,但民间百姓却不以为然。认为叫“李勣”吧,响亮而不大气;改回以前的“徐世勣”吧,大气而不响亮。兼顾两者,去芜存菁,遂将其人的原姓与字合二为一,是为“徐懋功”。有时,“徐茂功”还写成“徐茂公”。公,含敬意,而且,历史上的徐茂功曾被封为大唐英国公,因成功而封公,怎么解释都对路。

“隋唐演义”中的徐茂功是瓦岗寨的军师,是舞笔弄墨的文人,似诸葛亮、刘伯温之类的智慧角色,而历史中真实的徐茂功,则是一位统领千军万马、摧城拔寨的武将。不过,拋开表象看实质,说智慧、论通达、讲胸襟,小说与历史中的徐茂功,这真是如出一辙的。

首先,徐茂功形势判断感极佳,从翟让到李密再到李世民,他总能未雨绸缪,辨明方向,纵然风云变幻、世事无常,却总能安然稳坐,立于不败之地。

辽阳灯塔市燕州城山城文保碑。(摄影:张松)

其次,徐茂功懂人心,会做人。隋末唐初,改朝换代天下骚动,缺的是粮食,缺的是秩序。家资饶富的徐茂功不吝其财,开仓放粮,广济贫民,深获一方人望。

上了瓦岗寨,他告诫李密:再穷,不能掠父老;再难,不能抢乡邻!做人,必须有底线。

待挥师打开大隋黎阳仓后,他第一时间所做的,就是赈济四方百姓,让乱世中的穷人吃饱饭、保住命。这一善举,使瓦岗寨声名大振,立刻占据了道德制高点,迅速扩军20万!

最后,徐茂功会做官,会当领导。遇事先开会,先听大家意见,不打官腔、不作伪,下属之策但凡有可取之处,必欣然采纳,令人如沐春风,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待打个胜仗,取得了成绩,身为主帅,他又把功劳让给下属;得了钱财,尽分将士;有啥好事,先挂着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僚,先想着自己生死与共的兄弟······徐茂功的人品,真是没得说!

徐茂功是大唐真正的战神。平生百战,除早年被刘黑闼偷袭被迫溃退外,堂堂见阵,从无败绩。称大唐半座江山是徐茂功打下来的,都不为过。

大唐名将如云,史称最杰出者,非李靖、李勣二人莫属,但让李世民评属下战力,却只点三人:李勣、李道宗、薛万彻。

看唐史,会发现,李唐王朝离不开这位徐茂功。徐茂功去世时,太子送、百官送,唐高宗李治为其亲撰碑文,情透纸背,站在未央故城上,望着徐茂功灵柩远去的影形,痛哭失声。

今天的东北,能留在华夏封疆内,大唐徐茂功是居功至伟的。

功成之日,徐茂功随唐高宗共赴太庙献俘,唐高宗敬第一杯酒,徐茂功敬第二杯,称“亚献”,这是徐茂功载入史册、尊崇无比的人生辉煌日!史书将徐茂功与古之名将白起、韩信、卫青、霍去病相提并论,实乃中肯之评,绝非溢美之词。

唐太宗李世民的人格魅力

翻阅历史,会发现:带有鲜卑血统的中华古代帝王,不少人的能力与气度卓尔不群,非凡人可比,如:唐太宗(李世民)、燕高祖(慕容廆)、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这些人不仅自己厉害,手下人也个个超凡脱俗,君臣携手合筑“神团队”,联袂共写一段史诗般的流金光阴。

唐太宗很有威严,像李靖那样的旷世名帅,李世民一旦震怒,竟吓得大气不敢出!这绝非以权压人,而是他行得正、站住理、有自信。

讨论国事,萧瑀、魏征们经常公开顶撞,疾言厉色,气得唐太宗火冒三丈,扔帽子、摔杯子、推桌子······换别的朝代,这些人早午门斩首、祸及九族了,但对这些持不同政见者,唐太宗该用照用,一个指头都不碰,还褒赞,还重赏,竟是怎样的胸怀!

唐太宗视臣子为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魏征病危,唐太宗守在他床边,说:“我现在就把公主许给你儿子,让你儿子当驸马,这样能不能让你心情好一点?”

凡事怕对比,就连敌国臣民也感动于唐太宗的仁德义行,一批将士欲弃昏暴的泉盖苏文,投靠明主唐太宗,但太宗予以婉拒,说:“我若收留你们,你们的国王就会杀你们全家,我不忍让你们妻离子散!”于是,给钱给粮,礼送回家。这些人感激涕零,一路上,成了歌颂大唐王道、太宗圣明的“义务宣传队”。

······

贞观之世,是中华历史上的“神话时代”。难怪史学界将历代中华族群分为若干阶段后,对其中的“汉唐人群”,始终反复歌咏;对“盛唐人格”,始终深情缅怀。(作者:张松)

编辑 邹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