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江海情深!原班人马出征大连
  • 发布日期:2020-12-31 11:27:37
  • 消息来源:丹东新闻网

“大连的事就是丹东自己的事”“大连与丹东永远是风雨共担的兄弟”。从接到再次“出征大连”的任务开始,丹东“老铁”原班人马仅仅用了两个小时便从丹东出发,再次驰援大连。

经历了连续一周的高强度工作,通话声音中带着掩饰不住的疲惫,丹东市驰援大连核酸检测医疗队领队、丹东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汤泓接受记者连线采访时却说:“大连‘7.22’突发疫情时,我们和新华医院的大连同仁就在一起奋战,我们就像是一个大家庭、像兄弟姊妹、像一个单位同一个科室的同事一样亲切、默契。新华医院对我们吃、住等各方面安排也很周到,大连与丹东永远是风雨共担的兄弟,辛苦是辛苦,我们感到使命光荣!”

12月22日,省卫生健康委组织由13个市和3家省属医疗卫生机构组成的16支核酸检测应急队支援大连核酸检测工作。接到工作部署后,丹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丹东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第一时间立即对这一紧急任务进行周密部署:丹东市要按照省疫情防控总指挥部会议要求,贯彻全省联动、齐心协力的精神,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

丹东与大连唇齿相依,江海情深,是城市情、战友情更是兄弟情,必须要继续选派相关领域最优秀的医护人员加入驰援大连医疗队,将丹东人民的深情厚谊带到大连。

丹东市此次驰援大连应急核酸检测医疗队一行共10人,其中9人曾参与大连“7.22”疫情,几乎相当于原班人马再次驰援大连。

丹东市卫健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王冰在出征仪式上嘱咐大家:大连的事就是我们自己的事,一定坚决克服困难,圆满完成任务!

从接到再次“出征大连”的任务开始,丹东队员们仅仅用了两个小时便从丹东出发。

22日17时许,丹东市驰援大连核酸检测医疗队一行10人即抵达大连,并再次分配到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PCR核酸检测实验室,12月24日,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检验技师徐新宇告诉记者:“由于7月份我们和丹东同仁们战斗在一起已经有了密切合作,这次我们与丹东队员们的合作更加默契,丹东同仁与我们共同并肩作战,让我们更有信心战胜疫情。”

  来了就要担重任

  “二区”的活儿都抢着干

亲切的同事、熟悉的环境、顺畅的流程,丹东队员再次加入新华医院核酸检测工作,合作更加默契、工作更加高效。

丹东市驰援大连核酸检测医疗队抵达新华医院简单安顿后,立即连夜召开工作部署会,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划分了3个工作组。

23日早8时起,丹东医疗队员们和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PCR核酸检测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一起,立即开始了“12休24”、每次连续工作12个小时的工作模式。

丹东队的加入,让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的核酸检测效率大大提高。核酸检测标本的数量迅速提高了20%—40%,每天可达到2500管左右。丹东队和新华医院工作人员混编分为3组,每组由3名丹东队员和两名新华医院工作人员组成,需要连续工作12个小时。

汤泓告诉记者,新华医院PCR核酸检测实验室分为一、二、三区,其中,进行标本前处理、核酸提取等需要人工精细操作部分的二区工作风险性最大,需要三级防护。

丹东驰援大连核酸检测医疗队队员们都是单位业务骨干,“操作熟练利落、手快”,因此队员们几乎都在二区工作。

丹东医疗队的顾庆华、朱玉飞两名同志,深受身边党员的感染,向临时党支部再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现在最大的享受就是睡觉……

在大批量核酸标本送达急需检测的时候,核酸检测实验室的工作不仅连续工作时间长,而且需要工作人员精神高度集中,动作更要迅速精准,才能确保核酸检测的效率和安全。

为了减少穿、脱防护服带来的麻烦和风险,进入实验室前队员们都减少饮水,从而减少上厕所的次数。进入实验室工作须穿着厚厚的防护服,队员们无法接听电话。因此,远在丹东的家人们由于不知道队员们的作息规律,几乎很少主动给队员们打电话。“都是老队员,家人们都习惯了。”汤泓说。

记者了解到,90%的丹东驰援大连核酸检测医疗队队员年龄都在三四十岁,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但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几乎所有人异口同声地表示:没有困难!

领队汤泓的孩子正值高三冲刺,尽管工作繁忙,但在家时还能给爱人搭把手。如今驰援大连,汤泓爱人一个人负责孩子的早晚接送、衣食住行、学习辅导等所有方面。“好在当初我们一起学的开车,她也能开车接送孩子……”汤泓说。

来自丹东市第六人民医院的检验技师王哲敏是一位“军嫂”,孩子还不到4岁。驰援大连的她只能把孩子送到父母那里。

12月27日20时许,正在实验室值夜班、等待核酸样本进行检测的王哲敏通过电话乐观地告诉记者:“我在本单位就倒夜班,年幼的孩子基本已经习惯了妈妈不在家的状态,孩子还是放心的,多亏父母的帮衬。我们现在正在等核酸样本送到实验室,所以还能接听电话。估计今天又得干到下半夜了。现在最大的享受就是睡觉……”

王哲敏说,最忙的那一天是23日,从早到晚一刻没停,18时许又送来一大批检测标本。实验室里面装标本的保温箱摞得比人高,几乎连人走路的空间都没有,而这些核酸采集标本必须立即尽快进行检测。她是20时下班,她的同事们接着上岗,连夜进行检测。

丹东市中心医院检验科急诊组组长刘宇飞说:“再次驰援大连,老人、孩子等家里的事只能全部拜托我爱人了,我们的家属都非常支持队员们的工作。此时此刻,我在大连向我们的家属们表示感谢。”

待到疫情结束时

再看大连好风光

在丹东医疗队中,来自宽甸满族自治县中心医院的检验师刘洋是年纪最小的,今年只有24岁的她也是驰援大连的“老队员”。尽管参加工作仅3年,但麻利而精准的操作、充沛的精力让刘洋成为业务骨干。

刘洋在新华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的工作几乎都在风险最大的二区。在电话中,她用年轻人特有的朝气,大大方方地告诉记者:“我还未婚,呵呵,所以正是无后顾之忧。”

记者了解到,年轻的刘洋两次驰援大连,她都是和医疗队一起直接来到新华医院,每天除了实验室就是宿舍,两点一线,根本没有机会欣赏大连这座城市。

她告诉记者,一直很期待带着父母来大连旅游。“我希望疫情过后,我能带父母再来大连,好好看看这座城市……”刘洋说。

转自大观新闻

记者 智曼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