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合作区以改革破局、以开放赋能、以产业强基,以“补短板、强弱项、育优势”为工作主线,在经济发展、园区建设、民生改善等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效,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工业强区”战略,通过“扶优、育新、壮强”三级培育体系,培育出哈曼音响、九三大豆科技有限公司2家产值超20亿元的行业领军企业,两家企业合计贡献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累计新增亿元以上企业17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家,规上企业总数从2020年的48家增至71家;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这些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比达5.2%,技术水平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先后推动辽宁五一八、克隆集团等32家企业进行生产线扩建改造,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亿元,新增产值42亿元。
企业培育成效直接推动产业能级提升,到2025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由98亿元提升到141亿元,年均增长8.6亿元,其中,仪器仪表产业集群产值由22亿元提升到50亿元,年均增长5.6亿元;仪器仪表品牌价值达到83.3亿元,“丹东仪器仪表”获批“辽宁省区域品牌”。合作区企业牵头制定仪器仪表行业地方标准3项,区域产业辨识度与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牢固树立“抓工业就是抓园区”理念,投入专项资金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与创新平台,推动园区从“单一生产型”向“产创融合型”转型,累计孵化科技型小微企业43家。
园区功能的升级,使合作区成为项目落地的“优选地”,2021—2024年累计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8个,签约额达150亿元。
与此同时,合作区还针对“土地闲置、资产低效”问题,通过“政策协调、司法对接、用途调整”等方式,盘活沉睡资源。江湾工业园完成规划调整,推动6家企业技术改造及生产扩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亿元,新增工业产值4亿元;现代电子信息产业园通过“政府担保+企业代偿”方式解除抵押,落地项目7个,实现投资3.2亿元;盘活盛大恒通管业闲置土地1600余亩,引进粮食储备项目,投资额超过6亿元;通过“政策引导、政企合作”的方式,引进中车、华电、亨通等项目落地,盘活临港土地500亩,预计新增产值50亿元;推进化工园区申报,盘活临港区域3.9平方公里闲置土地,发展精细化工产业。
放眼未来,合作区将继续坚持“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以开放与合作为双轮驱动、以产业化、数字化、绿色化为三化协同”的工作思路,构建“创新为核、开放为翼、产业为基”的发展路径,激活创新动能,拓展发展空间,夯实发展根基,全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记者/李杰 徐宏祥 编辑/赵晴 编审/邹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