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宽甸太平哨镇泡子沿村的食用菌种植大棚里一派丰收景象。一排排菌袋整齐码放,一簇簇肥厚鲜嫩的菌菇如云朵般长势喜人,村民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
这片丰收景象的背后,离不开泡子沿村两委和丹东市融媒体中心驻村工作队的持续努力。他们积极支持村民发展食用菌产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有效带动群众就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今年6月,村民夏皓开始种植滑子蘑。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经常走进大棚,仔细查看生长情况,了解种植户需求,并帮助采摘。“要选菌盖未完全打开、菌毛还没散开的,品相才好。”“温度和湿度对品质影响极大,一旦沾水,表面容易变黑,影响卖相。”久而久之,驻村工作队积累了很多种植技术和经验。
种植并非一帆风顺。起初因湿度控制不当,菌棒感染黄霉菌,如果得不到及时控制,可能导致减产甚至绝收。夏皓急得吃不下、睡不着。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得知后,迅速联系外镇经验丰富的种植大户,指导其通过加强通风、促进排水等方法控制病害,降低了经济损失。
“食用菌种植占地面积小、劳动强度低、经济效益高,既适合规模化发展,也适合搞庭院经济。”夏皓说,“今年我种了9万袋滑子蘑,9月20日开始出菇,能持续到明年5月,预计采收27万斤左右。先腌制,然后售卖,效益可观。”
如今,每天约有10余名村民在大棚务工,从事采摘、筛选、剪根、焯水、腌制等工作。“在家门口一天能挣100多元,还不耽误照顾家!”村民王晓云说。这番话道出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与幸福感,生动展现了泡子沿村从“外部输血”到“内生造血”的转变。
除了助力该村发展食用菌产业,驻村工作队还积极开展走访行动,全面掌握土地、劳动力、特色资源等情况,助推道路硬化、安全饮水、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不断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下一步,该村将以“产业兴旺、就业充分、农民富足”为目标,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食用菌产业从“优质种植”向“市场热销”转变,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让小小食用菌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大引擎”。
记者:曲丹凤 编辑:赵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