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20-12-24 10:42:38
- 消息来源:丹东新闻网
5年来,我市持续加强林草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绿色基因融入社会各个领域。
“十三五”期间,我市共完成造林30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1.7万亩、封山育林12.15万亩、退化林分修复6.15万亩。全民义务植树深入推进,累计植树2894万株,建立义务植树基地62处,尽责率达到70%以上。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宜居乡村”建设,以村路、河流、广场、庭院、隙地绿化为主要内容,对474个行政村进行了完善绿化,栽植各类树木432万株,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提升村容村貌。
此外,我市还大力开展闭坑矿山生态治理工作。全部完成2015年11个闭坑矿生态治理项目覆绿工作,共植树造林0.04万亩;对2014和2015年度闭坑矿山生态治理项目实施验收核查项目30个,面积0.12万亩,植被保存率平均为86.5%。
为了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工作方针,我市层层落实森林防火各项责任制,紧抓野外火源管控这一重点,采取广泛宣传、联防共治、专群结合、靠前驻防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推进森林防火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十三五”期间,我市森林草原火灾受害率均控制在1‰以下,维护了森林生态资源安全。
不仅如此,我市还推进板栗、红松、榛子、软枣猕猴桃等优势特色经济林规模化示范基地建设工程。通过嫁接、改造等措施,提高单位林地产量,提升果实品质,以质量提升促进经济林产业发展,打造成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的特色经济林示范基地。同时,结合我市森林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合理利用林地和林下资源,在不破坏森林植被的原则下,充分发挥森林的综合效益,走“以林养林、以短养长”的发展路子,以林下产业项目建设推动林下产业发展,为精准扶贫提供有力支撑。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面对林草工作新形势、新要求,我市将紧密结合丹东林业实际,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全面落实林长制为抓手,以深化林业改革为动力,全力做好建设绿水青山、保护绿水青山、利用绿水青山三篇文章,为构筑全国沿海和辽东重要生态屏障,提升林业和草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建设美丽、生态、绿色丹东作出新的贡献。
“十四五”时期,我市将突出林业和草原优势,构建丹东林业和草原“大绿化”“大保护”“大发展”“大数据”格局,实现林业和草原与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科技支撑和人才优先,通过信息化推动和实现林业和草原的现代化。加强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以退化林草修复为重点,组织开展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森林抚育、有害生物防治等工作。在培育大径级林木、珍贵树种、生物质能源林和营造混交林上狠下功夫。大力开展乡村绿化美化工作。结合我市天然林资源现状,尽快建立“退化天然林修复制度”,确定天然林多功能森林修复模式,对稀疏退化的天然林,开展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措施,逐步使天然林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可持续状态。
与此同时,我市还将探索“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新模式。在全国义务植树网站中建立丹东市义务植树子网,建成市级“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号召群众积极参与,提高我市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
黄业伟 记者 王洪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