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批批专精特新企业求变求新,为丹东这座老工业基地突围出一片片创新沃土。
求变,意味着要有“破釜沉舟”般的决心。奥龙射线对产品应用领域的变革,正是一场“教科书”式的完美案例。“从再熟悉不过的铸件加工,跨界到陌生的新能源检测领域,我们用时三年实现了‘二次创业’。”奥龙射线副总经理贾殿鹏口中的这场转型,背后是企业超2000万元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研发团队孜孜不倦的付出。不负众望,2025年,这条完全自主研发的新能源电池检测产线,一经使用,便帮助企业拿下千万元的订单,更为企业的未来开辟出一片全新的天空。
在这变革浪潮中,像奥龙射线这样实现“蜕变”的企业不在少数。曾高度依赖国际代工,内销占比不足10%的海合谷,如今建有属于自己的2.2万平方米智能化厂房。新投产车间的每一层,智能生产看板实时刷新着数据——从订单接收、裁剪、缝制、质检至成品出库的全流程信息动态流转。依托MES制造执行系统,企业实现从代工生产到创牌研发的路径升级。
当海合谷运营中心总监蔡爽摩挲起那件联合高校研发的加热羽绒服,她眼中所闪烁的,是将实验室图纸变成实体产品的欣慰,更是老纺织人对“纺织融入科技,迸发新活力”的期待。她表示,未来,海合谷计划进一步深化智能化布局,推动生产线与数字化供应链深度协同,提升柔性生产响应速度。同时聚焦功能性纺织材料领域,扩大与高校等的合作规模,孵化更多“科技+纺织”创新产品,逐步提升内销市场占比,打造科技纺织标杆品牌。
在高端制造的精密世界里,精度是永恒的信仰,而创新,恰恰孕育于对这份信仰的极致坚守。走进孔雀表业的无尘车间,制表师正在精心组装全新上市的“孔雀三轴立体双球型陀飞轮机心”,此款机心全维度实现了系统性跨越,以三轴立体结构、8毫米超小球陀直径、0.436克超轻球陀框架等多项国内先创技术重新定义了陀飞轮性能新高度,开启中国高端机械机心及腕表新纪元。
同时,孔雀表业集团凭借300余种自主研发的机心产品、100余项技术专利,成功实现了从“技术跟跑”到“自主领跑”的关键跨越。孔雀表业负责人表示:“我们的目标从来不是单纯造出结构复杂的机心,而是要以硬核技术为支撑,让‘中国机心比肩国际精品’,在全球高端制表领域打响中国品牌。”
企业发展历程中的每一步跨越,都与地方产业布局发展契同。作为辽宁省重要轻工业基地,丹东市聚焦新能源装备、精密仪器、汽车零部件三大核心产业,将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要点。截至2025年9月,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从2021年的8户新增至13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从41户猛增至137户,形成“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完整的梯度培育发展格局。
完整的梯度培育体系,源于政府和企业的“双向奔赴”。期间,丹东市政府出台专项方案,最高50万元的贷款贴息为企业注入流动资金,以及税收扶持、降低厂房租金成本等政策组合,为企业减负增效。市工信局建有实时更新的企业动态数据库,每季度邀请省工信厅专家、高校教授开展“问诊把脉”,截至目前,已累计为百余家企业补上知识产权、数字化转型等“必修课”。
记者:刘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