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查显示,海韭菜主要定居于辽河三角洲河口区域的盐沼——草甸过渡带及浅水沼泽边缘。这些区域土壤盐碱化程度高,水体呈半咸水性质,在潮汐的日夜冲刷下,生存条件堪称苛刻。然而,海韭菜却在此蓬勃生长,用生命的韧性诠释着河口湿地物种的独特生存策略。
作为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员,海韭菜堪称“多面手”。茂密的草丛为底栖生物和鸟类提供了理想的栖息与觅食场所;发达的根系如同天然防波网,牢牢稳固滩涂,有效减缓海岸侵蚀;它还能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盐,发挥净化水质的“湿地之肾”功能,对维系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与物质循环具有重要作用。
海韭菜作为典型的盐湿生植物,其分布格局与种群动态可灵敏地反映河口湿地的环境变化,是名副其实的“生态指示物”。它的出现,为科研人员观察和研究盘锦湿地生态健康状况提供了一个天然窗口。
这一发现,标志着盘锦生物多样性记录得到重要完善,对深化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研究具有积极意义。多年来,盘锦市坚持“生态立市”战略,通过退养还湿、协同创建辽河口国家公园、实施生态补水等多措并举,持续加大湿地保护修复力度。海韭菜的发现,正是盘锦久久为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佳见证,彰显了这座“国际湿地城市”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扎实成效。
湿地点翠,生生不息。成片海韭菜的出现,不仅丰富了盘锦湿地的植物群落,更让人们看到了这座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坚定步伐。它那柔弱却坚韧的生命姿态,恰如盘锦湿地保护事业的缩影——在盐碱与潮汐的考验中,绽放出最动人的生态之美。
记者:陈春梅 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