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日期:2020-12-15 10:05:33
- 消息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沈阳12月12日电(记者于力 高爽)地处辽宁省丹东市的宽甸满族自治县拥有两大资源:一个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一个是地处长白山余脉鸭绿江江畔的绿色资源。近年来,当地党委政府紧紧抓住挖掘利用红色资源、传承红色精神和保护发展绿色产业两条主线,让这片有着深厚红色基因的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红与绿”已经成为该县发展主轴。
“红与绿”交织的边境县城
走进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镇河口村,有一座学校与朝鲜隔江相望——毛岸英学校。这座以英雄姓名命名的学校建成于2003年,“学英雄精神,走英雄道路,创英雄伟业,做英雄传人”成为该校的灵魂。
1950年,毛岸英从学校正对着的一座浮桥上跨过鸭绿江投身抗美援朝战争,也在这里留下了自己在祖国的最后足迹。
在学校一公里外有一座断桥,曾是通往朝鲜的陆路通道,抗美援朝战争初期朝鲜一端被美机炸毁——如今这里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很多游客前来感受“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革命精神。
抗美援朝战争使宽甸河口这个地处国防前哨的小渔村彪炳史册,也再次为宽甸注入了红色基因。在抗美援朝战争之前,杨靖宇就曾在抗日战争时期带领东北抗联一军首先在宽甸设立辽宁地区的抗日游击根据地;随后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在新开岭地区(宽甸与凤城交界)全歼国民党军号称“王牌千里驹”的第25师——宽甸具有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的优势。
有着红色底色的宽甸,绿色资源同样丰富。截至“十三五”期末,宽甸活立木蓄积量达329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8.4%,成为辽宁东部天然绿色屏障和重要水源涵养地。
记者走访宽甸县长甸镇瓦房店村时,发现这座坐落在鸭绿江畔的小村庄中,家家户户的院子周围都被绿树掩映,庭院门前多栽种着鲜花,村容十分整洁。“鸭绿江水和满山的树木是老祖宗给留下的财富,得保护好。早些年间,一些村民保护绿水青山的意识不强,污染河道、乱砍滥伐的现象时有发生。现在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家乡越来越美了。”村民陈富宝说。
挖掘红色资源 传承红色精神
宽甸县红色资源丰富,全县已确定并登记的红色革命遗址遗迹共110处,时间横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三个历史时期。近些年来,宽甸在传承发扬红色精神的同时积极开发红色文化旅游。
重视挖掘,加强保护。近年来,宽甸县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为文物工作方针,挖掘保护三个重要历史时期红色遗存。记者调研时走访了宽甸部分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其中宽甸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安葬着第一次战役中牺牲的烈士241位,宽甸北山烈士陵园安葬着云山战斗中牺牲的烈士391位,大川头镇烈士陵园、双山子镇抗联烈士陵园分别安葬着长津湖战斗牺牲的烈士55位、282位——这些烈士陵园已成为重要红色教育基地,而该县于2012年开展零散烈士纪念设施迁葬工作时,就本着集中安葬、就近迁葬、同类整合理念,突出烈士陵园主题。
注重教化,有效传承。走进毛岸英学校,记者随机叫住一位学生,问他是否了解抗美援朝战争,“宽甸是英雄毛岸英生前在祖国最后停留的地方”——学生对答如流。毛岸英学校专门组织教师编写了以毛岸英故事为主体的校本教材,做到学生人人读故事、讲故事、学精神。此外,学校每年都会邀请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驻军英雄进校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而毛岸英学校本身,也是备受关注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校于2005年修建了“毛岸英生平业绩陈列馆”,建馆以来,学校接待社会各界人士2万余人。
开发利用,合理发展。位于宽甸凤上景区的铁路抗美援朝博物馆每年都会迎来很多游客,“作为红色教育基地,近些年来,博物馆年均接待参观人数达17.3万人次。”馆长解本盛说。
守住绿水青山 合理开发利用
革命战争时期,先辈用献血守护住这片土地,留下这片绿水青山;走进新时代,宽甸人正在做的,是守住绿水青山,通过合理保护开发利用绿色资源。
保护绿色资源。记者在鸭绿江上乘船时看到,江水清澈、河岸山坡上绿色植被茂密。“10多年前,我把长得好好的67亩板栗树全部砍掉,换种上只有30厘米高的红松苗时,全村人都认为我‘疯’了。”宽甸县石柱子村村支部书记陈希金说,村里有40多年板栗种植史,板栗树对当地水土造成严重的破坏,每到夏天,“下一场大雨去掉一层地皮”。
陈希金向村民提出先在板栗树间种红松苗、等红松长成见到了果实再把板栗树砍掉的“逐步取代法”。村民沙德州说。能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红松不仅带来了更大的经济价值,也给石柱子村8000亩群山带来大片大片新绿,修复了生态环境。
为了保护绿色资源,“十三五”期间,宽甸县共投入资金1.2亿元,完成植树造林13.7万亩,总植树1600万株,封山育林3万亩,完成村屯绿化美化135个、绿化里程300公里。
开发绿色资源。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宽甸河口村就开始培育种植优质品种艳红桃。为提升附加值,2005年、2008年河口村先后成立艳红桃协会、合作社,十几年间,艳红桃单价从几毛钱上升到十几元一斤。如今,河口村现有艳红桃树20000亩,年产量4000万公斤,年产值约1.52亿元。“我做了20多年村支书,这次俺们河口村可真算交了‘桃花运’。”河口村党支部书记冉庆臣说。
此外,河口村不少居民在自家桃园中建起农家院,数量从最初的17个增长到现在的200多个。一到旅游旺季,农家院外街道整洁、彩旗招展,院内贴着的铁锅炖江鱼等菜品单让人食欲大增。冉庆臣说:“自从发展边境绿色产业后,村里乱丢垃圾、污染河道的情况再也看不见了,村容村貌也得到大幅改善。”
延伸绿色产业。记者在宽甸采访了解到,近年来,宽甸县引入电商平台销售模式,为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引入一汪“活水”。“村里那么多土特产卖不出去,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电商平台把村里的绿色食品卖出去。”“品味宽甸”农村电商平台负责人孙秀梅介绍说,2017年至2019年间,该电商扶贫平台为贫困村民和合作社销售了价值近500万元的鸡、鸭蛋、山野菜、板栗、蓝莓等农产品,人均增收500--2000元,工业产品下行累计销售额可达1000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