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合作区冲刺三季度 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 发布日期:2025-9-17 9:21:08
  • 消息来源:丹东市融媒体中心

金秋九月,暑气渐消,合作区的发展热度却丝毫不减。

当前,全市正处于冲刺全年发展目标的关键阶段,合作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经济运行分析会议精神,明确“冲刺三季度、决胜全年”的目标,从轰鸣的企业车间到繁忙的项目工地,处处涌动着抓项目、促发展的强劲势头,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决战决胜的精气神,加快推进各项工作。

塔吊林立,机械轰鸣,建设者们挥汗如雨、紧密协作,浇筑混凝土、安装设备等工序加快推进,丹东丰奥冷藏设备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冷藏保鲜集装箱项目现场一片繁忙。该项目施工负责人介绍,今年1至7月,该项目已完成投资3300万元,三季度计划新增投资2000万元。目前,该项目正全力冲刺建设节点,确保2026年3月按期竣工。

丹东凯特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太阳商城项目现场也是热火朝天。该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规划建设三栋三层商业建筑,计划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2026年上半年投入使用。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新区基础设施配套功能,有效促进人口集聚,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总投资5500万元的丹东通博电器智能自诊断磁力泵系统项目,正在进行地上主体施工,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3000台套智能磁力泵,年产值达3500万元。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实训基地项目总投资超1亿元,目前已完成地下工程和地上建筑封顶,进入室内外装修阶段,预计2026年上半年投入使用,该项目将显著提升机电人才培养能力。

一个个项目的顺利推进,彰显了合作区项目建设的强劲势头。

截至目前,合作区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已实现开复工76个,较去年同期增加18个,涵盖32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总投资规模达244亿元,开复工率为126.7%。

在30个新开工项目中,有7个亿元以上项目;复工项目共46个,其中包括25个亿元以上项目。

年底前,合作区力争实现开复工项目总数增至100个,并推动重点项目开复工率提升至160%以上。

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全方位的要素保障。合作区专门成立工作专班,坚持“一张表”推进机制,实行日、周、旬、月、季调度,为项目提供全流程跟踪服务,精准破解土地、审批、招标等环节的难题。在这一保障机制下,一批重点项目相继落地建设,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合作区持续聚焦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中车风电配套产业、五一八大型曲轴等重点项目施工进度,力争早日竣工投产;同时推进粮食仓储、亨通海底电缆制造等重点项目提速建设,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在招商引资方面,合作区同样精准发力,与辽港、临港集团形成合力,加大在临港物流、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重点领域的招商力度。一方面,积极盘活闲置资产,对接红顶商场、花园酒店、澳门恒和等项目开展调规重建;另一方面,充分利用226亩商业综合体地块、文安滩岛地块及现有存量标准厂房,着力引进城市地标性项目和产业集群项目。

目前,合作区正重点推进投资40亿元的大东港区LNG接收站、投资3.9亿元的服装产业园等27个计划签约项目,以及37个在谈项目,全力推动这些项目尽早签约落地。

产业升级是合作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该区围绕上级扶持政策,积极推动20家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助力企业提质增效。同时,充分发挥黄海汽车、哈曼音响、九三大豆等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协同提升。

依托临港精细化工产业园,合作区重点打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借助黄海汽车与吉利、航盛电子的合作契机,重点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切实落实省委关于“把汽车产业作为丹东重要支柱产业”的部署要求。

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为合作区发展拓展了更大空间。该区积极争取海运互市贸易常态化,加快落地加工园建设,不断做大“互市贸易+”产业规模。同时,充分利用丹东银行、浙商大厦、国门大厦、海创跨境电商基地等优质资源,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快速发展,积极洽谈引进“大龙网”“全球速卖通”等头部跨境电商平台,努力将合作区打造成为进出口贸易的重要集散地。

下一步,合作区将持续保持“拼抢实”的奋进状态,以更足的干劲、更快的速度推进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升级与对外开放等各项工作,用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为全年经济实现“满堂红”筑牢坚实基础。

记者:王俊 杜依帆 王一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