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日期:2025-8-22 9:43:31
- 消息来源:辽宁日报
二月的晨风掠过辽西的山峦,大凌河的寒雾如薄纱轻覆,两岸玉树琼枝,雾凇垂坠如水晶璎珞。数百只天鹅破晓而来,雪白的羽翼划开凝滞的冷空气。它们舒展脖颈,如银弓蓄势,忽而凌波振翅,溅起的水珠在半空凝成细碎的冰屑,与雾凇的银芒交织,恍若撒向晨空的钻石星尘。当太阳喷薄而出时,金红的光束刺破雾霭,雾凇瞬间点燃成火树银花,天鹅的羽毛镀上蜜色流光。此刻,寒雾是舞台,晨曦是追光,而天鹅正是这雾凇童话世界里最优美的舞者。
远处,摄影师的快门声与游人的惊叹声交织,而村民李海峰正蹲在河滩边,将玉米粒轻轻撒向浅岸。几只天鹅优雅地靠近,脖颈低垂,仿佛在向这位“老熟人”致意——这是2025年的红村天鹅湾,一幅生态与人文交织的锦绣画卷。

位于朝阳北票市南端的红村,地处大凌河北岸,是“全国生态文化村”“国家森林乡村”。每年秋末冬初,白天鹅就会从西伯利亚成群结队地来到这里栖息过冬。冬日的暖阳倾洒在天鹅湾,湖面波光粼粼,似无数细碎的金箔在闪烁。澄澈的湖水如同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湛蓝的天空与洁白的云朵,宁静而悠远。而天鹅,无疑是这湖面上最灵动的精灵。这独属于北纬41°的浪漫,被旅人称为“雪国天鹅湾”的红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世界各地的摄影家、游客纷至沓来,最多时,一天来此的游客多达万人以上。
时光倒流至十多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朝阳曾是“旱魃肆虐之地”,努鲁儿虎山脉的褶皱间,贫瘠的丘陵裹挟着干涸的河床,风卷黄沙掠过村民皴裂的脸庞。彼时的红村大凌河,仅零星栖息着40余只天鹅,翅膀拍打时扬起的水珠里,尽是浑浊的叹息。村民回忆说:“那时守着河却留不住水,年轻人全往外跑,村里只剩老人和荒田。”

转机始于2010年12月,北票市委、市政府将白石水库14325公顷湿地划为自然保护区,白石水库的碧波逐渐浸润这片焦渴的土地。水库周边湿地成为了东亚至澳大利亚之间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迁徙停歇和觅食地,每年约有10万余只候鸟在此停歇。
红村天鹅湾作为白石水库湿地的一部分,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也逐渐成为天鹅的乐园。不过,天鹅湾能有今天,还得感谢两个人,那就是李海峰、王朝辉夫妇。
李海峰、王朝辉夫妇的“天鹅情缘”,还得从2016年他们回到家乡红村创业说起。红村往年也有天鹅来此越冬,但是数量不多。2016年的秋天,李海峰夫妇发现村里有6只天鹅没有随大部队飞走,落了单,留在了大凌河。当时天鹅胆小、不敢见人,富有爱心的他们尝试着白天把玉米粒放到岸边给天鹅喂食。第二天一看,天鹅把玉米粒吃了,二人特别高兴。从此,他们经常给天鹅喂食,成为天鹅的“守护神”,而天鹅也开始放下戒心,和夫妇俩逐渐成了好朋友。
“每一片羽毛都沾着星辰的光。”守护天鹅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晨光未启时,李海峰夫妇载着玉米粒的车辙碾碎霜花,数百只天鹅随着他们口哨的响起踏浪而来。投食的刹那,雪白的脖颈低垂似鞠躬,跟着李海峰夫妇抛撒玉米粒的节奏,一边快乐地起舞,一边开心地进餐。天鹅是开心快乐的,但李海峰夫妇却付出了别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冬季红村凌河边温度常在零下30摄氏度左右,每次李海峰要扛50斤的玉米粒在河边冰面步行一里多地,有时一天要扛上二三百斤,往返三四次,但无论天气状况如何,他们从未耽误过一天。据统计,在每年守护天鹅的150天里,李海峰要扛1万多斤的玉米。
著名诗人舒婷说:“白天鹅落脚的地方,是我们心中光明的河。”李海峰夫妇对天鹅的守护,影响带动了一大批志愿者参与到保护天鹅和生态环境中来,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天鹅来此过冬。

生态环境的变化不仅让红村成为东北最有名气的天鹅驿站,还带动了当地村民致富。当第一架摄影机的三脚架支在河岸,红村的命运开始蝶变。曾经的土坯房化作白墙灰瓦的“天鹅居”,村民的灶台炖着铁锅鱼,屋檐下是辣椒串与芦苇画,文创商店里泥塑天鹅振翅欲飞,非遗剪纸将神话剪进现实,800延长米的观鸟栈道、200多个车位的停车场、服务设施完善的游客中心、用于科普宣传的天鹅展馆和化石展馆,让冬日“猫冬”的闲月成了黄金季,当地单日接待游客人数最多达到4万余人。观光经济如今已成为红村的支柱产业。
从昔日荒芜的滩涂湿地到今日碧波潋滟的天鹅栖息地,红村天鹅湾用10年光阴编织了一曲人与自然共生的绿色诗篇。这里,每一片芦苇的摇曳都是对生态初心的坚守,每一盏民宿的灯火都是乡村振兴的星火。红村正以湿地为弦、产业为谱,奏响“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时代最强音。
记者:慕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