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三燕大地工业“脉动”强劲
  • 发布日期:2025-8-22 9:40:31
  • 消息来源:辽宁日报

今年“五一”假期,朝阳重点工业企业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工人们坚守岗位,各条生产线开足马力,满负荷运转,为全市工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凌钢集团热轧车间,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火红的钢坯在轧机间穿梭流转。900mm热轧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工人们有条不紊地监控着各项生产参数。今年3月,这条生产线创造了国内中宽带产线单月中高碳钢销量3.5万吨的新纪录,同时实现了刃具钢销售“零”的突破,成功打入精冲高强钢领域。

在位于双塔区的金达钼业生产车间,回转窑生产线火力全开,工人们正在精心操作设备。今年一季度,金达集团钼铁、海绵钛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和12%。其中,海绵钛预计全年增产超4000吨,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位于北票经济开发区的辽宁施可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也是一片繁忙。机器轰鸣,传送带上的化肥产品源源不断,工人们紧张有序地进行包装和搬运。当前正值化肥销售旺季,市场需求旺盛。为按时交付订单,企业安排加班加点生产。

像凌钢、金达、施可丰这样抢抓机遇、迎难而上赶订单、忙生产的企业还有很多。

今日三燕大地,工业经济活力尽显,一大批重大工业项目、重点工业企业“火车头”不断锻强铸牢,实现壮体强身,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为全市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

凌钢厂区全景图。(来源:朝阳市委宣传部)
凌钢厂区全景图。(来源:朝阳市委宣传部)

2024年,朝阳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增加值增速连续12个月超过全国、全省,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冶金、石化、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建材、能源成为“六大支柱产业”,其中,钢铁冶金产业撑起了规上工业的“半边天”。

2025年,朝阳将紧密围绕钢铁冶金、农产品深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围绕凌钢、朝钢、宏发等头部企业,围绕美富淦冷轧带钢、净良食品加工等重点项目,加速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通过转型升级不断巩固发展基础,提升发展质效。

金达钛业展厅。(来源:朝阳市委宣传部)
金达钛业展厅。(来源:朝阳市委宣传部)

聚焦14个重点产业集群催生新动能

朝阳市围绕产业基础,立足产业优势,加快集聚发展,目前,已形成14个产业集群、1个产业基地、7个“一县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

到2024年年底,14个产业集群共聚集规模以上企业405户,占比86.7%,产值贡献率达93.7%。头部企业主要有凌源钢铁、朝阳钢铁、金达钛业、新都黄金、通鑫炉料、北票鼎新实业、北票万宏钼业、百盛金属、中能建慧营非金属材料、辽宁炜盛、宏发集团、柏慧燕都、航天凌河、飞马车辆。

2025年,朝阳将加快产业集群发展,聚焦14个产业集群,进一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进一步做大优势明显产业集群,进一步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进一步做优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发挥优势,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地建设。围绕现代钢铁冶金、有色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三个优势产业,紧盯现有规上企业,加快“新材料和现代冶金产业集聚地”建设。同时,以现有企业稳产高产为依托,不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全力以赴推进重要的清洁能源供给地、高品质农产品供应地建设。

同时,朝阳聚焦7个工业战略性新兴成长型“一县一业”,培育新支撑。坚持主题化、特色化、差异化,每个县区重点发展一两个主导产业。朝阳县有色金属和喀左半导体产业势如破竹,2024年产值增速分别达到34.5%、52.1%;双塔区钛钼金有色金属材料产业正在全力冲刺百亿级产业集群。

朝阳浪马轮胎有限责任公司员工在数字化生产线上工作。(摄影:仇一军)
朝阳浪马轮胎有限责任公司员工在数字化生产线上工作。(摄影:仇一军)

加速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走进位于喀左县的朝阳飞马车辆设备股份公司,有别于传统汽车制造工厂的嘈杂和轰鸣声,企业已由“制造”变“智造”,通过“智慧大脑”,应用高端装备以及机器人等使车辆设备配件的生产实现了工艺流程智能化、自动化。从过去的年生产几万件,到现在的年生产汽车件30万吨,历经多年的努力,朝阳飞马综合生产效率提高了上百倍。

飞马车辆只是朝阳工业智能化、高端化发展的代表性企业之一。当下,诸多技术正在工业领域加快应用,新场景不断涌现,企业智能化水平大幅跃升,智能化与工业化全链条的联系程度进一步密切。

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聚势,朝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转型升级态势向好。以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为引领,工业品“含金量”“含智量”“含绿量”不断提升。

到2024年年底,朝阳累计省级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495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1户、创新型中小企业98户、工业企业创新产品45项、企业技术中心44家、工业设计中心3家、制造业单项冠军5户。

2024年,加华电子在工信部“水下无人数据融合技术”竞赛中以绝对优势获得第一名,在攻关成果测评比选中荣获全省唯一“优胜单位”称号;建平县获批全国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县和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县;全省唯一一家钛产业创新中心落户双塔区金达钛业;联强轧辊获省级现代企业服务制度示范企业。

在工业智能化(数字化)方面,朝阳累计完成数字化赋能升级企业357户,近60%的规上企业实现了“智改数转”。获得国省两级荣誉累计达到14类55户企业109项、全省排名第三。2024年,凌钢成为全市首家入选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名单的企业。

绿色化发展也是各类新增长点、技术创新的重要场景。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省级绿色制造单位51个。2024年,凌源经济开发区成为朝阳首家国家绿色工业园区;北票华兴万达轮胎成为全市首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实现了省级绿色制造体系三个领域全覆盖;全省唯一一家国家级机电产品再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落户朝阳隆运环保。

鞍朝钢数据岛。(来源:朝阳市委宣传部)
鞍朝钢数据岛。(来源:朝阳市委宣传部)

向企而为 向新而行 向绿而生

2025年,朝阳将向企而为,推动优质企业雁阵培育,按照“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层级开展梯度培育;鼓励企业以省级工业创新产品、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质量标杆等荣誉申报为动力源,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为着力点,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产品品牌影响力。

向新而行,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企业“智改数转网联”,以“需求侧、供给侧、支撑侧”三侧协同发力为主线,突出分类推进,找准规模化推广实施路径。坚持“点、线、面、体”四维一体推动数字化场景应用,推动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抓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广普及和“应转尽转”,打造试点示范。

向绿而生,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鼓励引导企业、园区加快绿色转型,聚力培育国家、省、市三级绿色工厂、金达钛业展厅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推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提升工业固废综合处理和循环利用能力。

三燕大地工业“脉动”强劲,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项目“火力全开”;制造业以“智”赋能,乘“数”而上,“新”潮澎湃;战略性新兴产业“追风逐日”尽显风光,发展新动能持续释放……朝阳,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上不断探索进取,奋力谱写出工业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跨越式增长新篇章!

记者:李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