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日期:2025-8-18 10:01:00
- 消息来源:丹东市融媒体中心
近日,记者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由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参与编制的《柞蚕遗传资源调查技术规范》(GB/T 45553-2025)国家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填补了我国柞蚕遗传资源从种质鉴定到评估的全链条技术标准空白。
该标准详细规定了柞蚕遗传资源调查的对象、方式、时期及内容。从调查对象来看,明确涵盖了我国历经长期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而留存下来的地方品种柞蚕,以及通过现代系统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技术手段培育出的具有优良经济性状或特殊性状的柞蚕。
除了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在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实验基地里,科研人员们年复一年地进行着柞蚕品种的选育和改良。
近年来,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依托国家级柞蚕遗传资源基因库,成功选育出多个柞蚕新品种,包括“辽蚕527”及其杂交种“辽蚕5278”,以及“辽蚕大9”及其杂交种“辽蚕916”。这些新品种凭借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等特点,迅速赢得市场认可,成为蚕农增产增收的重要支撑。
在省蚕科所四台子基地,记者见到了“辽蚕527”选育项目负责人、省农科院蚕科所育种研究室主任徐亮。他介绍,“辽蚕527”采用逆境胁迫、生理生化辅助育种等技术,历经7年14代选育而成,具有配合力高、抗逆性强、营茧快、羽化集中等优势。其杂交种“辽蚕5278”自2023年通过审定后,迅速受到蚕农欢迎。
“新品种吃叶少、产量高、结茧快,抗病力还强,效益比以往更好。”凤城市鸡冠山镇四台子村蚕农高建锋表示,柞蚕新品种抗病性和抗逆性突出,尤其耐低温,平均增产12.74%,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消费者对柞蚕蛹品质要求的提高,该所还创新提出“高食味柞蚕蛹新品种选育”方向,成功培育出“辽蚕大9”及“辽蚕916”。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育种研究室副主任陈欣表示,新品种不仅口感佳,而且个体强健、产量高,符合市场需求,预计未来市场占有率将持续提升。
目前,辽宁省柞蚕生产应用的9个主要品种中,省蚕科所选育的新品种及其杂交种占比超80%,成为蚕农增产增收的主导品种。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柞蚕产业效益,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科技支撑。
科技之光,如同破晓的朝阳,穿透了传统养蚕的迷雾,为丹东柞蚕产业照亮了一条更加宽广、更加稳健的发展之路。
记者:王俊 柴柔 那艳平 谭永华 周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