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文明发端地 古国牛河梁——向世界叫响红山文化
  • 发布日期:2025-8-18 9:49:01
  • 消息来源:辽宁日报

1986年7月25日,《光明日报》于头版发表消息:“中国文明起源问题找到新线索,辽西发现五千年前祭坛、女神庙、积石冢群址。考古学界推断,这一重大发现不仅把中华古史的研究,从黄河流域扩大到燕山以北的西辽河流域,而且将中华民族文明史提前了一千多年。”1986年8月6日《人民画报》第8期,用7个版面,以《中华五千年文明曙光》为大标题,介绍了牛河梁遗址及出土的珍贵文物。从此,牛河梁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向人们讲述着5000年前红山古国的故事。时至今日,红山文明热度持续升温,向全世界叫响这一古老悠久的史前文明,时不我待,如箭在弦。

牛河梁遗址博物馆。(来源:朝阳市委宣传部)
牛河梁遗址博物馆。(来源:朝阳市委宣传部)

牛河梁——20世纪中国史前考古最重大的发现之一

以红山文化为代表的西辽河文明是中华文明三大源头之一,位于辽宁省朝阳市的牛河梁遗址是红山文化中晚期中心性遗址,2023年12月,国家文物局发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成果时,被确认为古国时代第一阶段的典型代表,是5800年中华文明史的实证,体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

辽宁是红山文化的分布核心区,也是红山文化研究的重点区域。我省红山文化遗址(墓地)主要分布在大凌河、老哈河、青龙河流域。

朝阳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所体现的社会分层、生产分工的专业化特征、随葬品使用和墓葬修筑的规范化特征均显示,其所代表的红山文化晚期已经进入复杂化社会阶段。以大型公共建筑为标志的发达的祭祀中心和通神及神权的独占,是牛河梁遗址所反映的社会变革的主要内容,也应是红山文化及其所在的西辽河流域文明起源和国家形成的特征之一。该遗址的发现是20世纪中国史前考古最重大的发现之一,掀开了西辽河流域文明化进程及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新篇章。

牛河梁诸遗址在分类、结构、组合与布局上所体现的祭祀遗存规范化、祭祀礼仪制度化和观念信仰体系化,既是中华五千多年文明起源的象征,也是中华文明自身发展道路与特点的体现,观念信仰和精神文明的超前发达,以及不同经济类型和文化传统之间的交汇,都会产生强大传承力。牛河梁遗址的“坛庙冢”与“玉龙凤”,这些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的精华,起源于东北,成熟于红山,传承于后世。

女神庙发掘现场鸟瞰图。(来源:朝阳市委宣传部)
女神庙发掘现场鸟瞰图。(来源:朝阳市委宣传部)

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代表古国时代第一阶段

近年来,辽宁省不断加大红山文化调查、考古与研究力度,取得一系列成果。红山文化考古专项调查是“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项目的子项目,该调查在以牛河梁遗址为代表的红山文化发掘和研究、复原中国史前史方面担负着重要任务,并为今后的系列考古工作提供基础资料,为阐明红山文化社会复杂化的机制、道路、特征,文明出现和早期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在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进程中的地位提供信息支撑。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目的是实证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古国时代的第一阶段,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是5800年前在中华大地的穹顶上闪烁的满天星斗中最闪亮的一颗,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提供了生动例证。这一观点得到了考古界、史学界和公众的广泛认同。

目前,红山文化遗存的调查范围已越过医巫闾山,拓展至辽河流域,并有新的发现,打破了传统观念持有的红山文化东边界止于医巫闾山的观点。除了沈阳、阜新等地的红山文化遗址外,我省还在朝阳大凌河中游地区展开专项调查。在包括朝阳县北沟门乡、贾家店国有农场等7个乡镇调查面积达16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考古工作者共发现先秦时期遗址339处,其中新发现的占七成,这些遗址中有99处红山文化时期遗址。其中,有10处为早前发现,其余89处为此次调查中的首次发现。在89处新发现遗址中,红山先民居住生活的聚落址占到八成。

牛河梁遗址第一地点2号建筑址,经过数年科学、有序、严谨的持续考古发掘,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第一地点是牛河梁遗址群中规模最大的遗址点,面积约10万平方米,是由至少9座台基构成的台基建筑群。牛河梁遗址的建筑布局是中国传统建筑“北庙南坛”和“中轴对称”的最早体现,反映了“天人合一”“中正和谐”的宇宙观,连同“敬天、礼地、法祖”的传统延续至今,成为中国五千多年不间断的精神文明的实证。这一发现对认识牛河梁遗址所传承的五千多年前的礼制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保护展馆内部。(来源:朝阳市委宣传部)
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保护展馆内部。(来源:朝阳市委宣传部)

为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牛河梁遗址是辽河流域早期文明发展的最高成就,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曙光”,遗址位于辽宁,是辽宁的骄傲,也为辽宁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文体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红山文化和牛河梁遗址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被定义为标志性起点,为下一步深入挖掘朝阳厚重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动力,为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特色鲜明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目前,朝阳市正在谋划红山文化系列活动,研究一批工程项目。以红山文化题材为主,邀请省内高水平创作团队打造歌舞剧。依托“红山文化之路”旅游公路,重点村、传统古村落发展农文旅新业态。围绕牛河梁主体功能区全力开发历史文化和休闲康养线。积极争取文保及“专精特新”工程项目,打造面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大遗址公园和红山文化展示窗口。

今天,牛河梁遗址考古研究已走过40多个年头。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现有牛河梁遗址博物馆、牛河梁遗址第一地点(女神庙)保护展馆、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积石冢、祭坛)保护展馆、红山文化展示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等设施。铺设了遗址公园旅游环路,修建了停车场,购置了游览车,美化了公园环境,初步具备了接待游客的能力。101国道、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都从遗址公园南端通过,高速铁路还修建了牛河梁站,交通十分便利。

朝阳市和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正积极推进红山文化研究院的建设;启动红山文化展示提升工程,让更多的群众更方便地走近红山,了解红山。在国家、省和市的大力支持下,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努力推进牛河梁遗址考古和出土文物研究的深入,期待取得更多、更丰富的成果。此外,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将组织考古人员开展考古研究的科普工作,积极参与和推动红山文化主题艺术的创作,让红山文化走出深山、走进万家。

朝阳将全面提升红山文化遗址保护水平,不断完善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使之成为藏品丰富、保护科学、展示完美、设施完备、服务一流的红山文化宣传展示和考古研究基地。朝阳市与赤峰市已携手并肩,推动红山文化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实施系列保护展示工程,加大价值阐释和宣传力度,深度发掘“文明发端地,古国牛河梁”历史价值,为之注入新时代内涵,让悠久璀璨的红山文化真正活起来、火起来!

记者:张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