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科技创新结硕果 服务发展增动能
  • 发布日期:2020-11-25 10:46:04
  • 消息来源:丹东新闻网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1户,获省、市科技奖励63项,拥有国家、省级技术中心和实验室150个,省级以上众创空间9个……回眸“十三五”,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硕果累累。

“十三五”期间,我市科技战线以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全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科技创新与科技进步成果丰厚。

目前,我市有高新技术企业181户,数量居全省第5位;每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3.8件,居全省第4位。此外,初步形成了国家、省、市三级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与工程实验室1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8个、省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34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0个、省级产业技术综合服务平台1个。同时,建立院士工作站23个、专家工作站15个、海智专家工作站1个、博士后工作站2个、省级创新实践基地6个,获批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个。

近年来,我市还先后出台了科技强市、科技创新普惠性补助、科技资金与计划管理、推动“双创”加快发展等创新创业系列政策措施。实施“知识产权强企培育行动”,13户企业成为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户企业通过国标认证。省级以上众创空间9个,建成国家、省级科技孵化器各1个,备案国家级星创天地4个、省级星创天地3个。辽东学院、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地质工程学院3所高校均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正在不断显现。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面对科技创新工作新形势、新要求,我市将深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加快科技强市建设步伐,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市将以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为契机,将高新区建设成“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从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和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两方面入手,实施“高企倍增计划”,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高标准搭建创新平台,持续推进中科院沈阳分院丹东育成中心建设,强化与辽宁实验室的对接融合,辐射牵动全市各类园区形成协同互补的创新共同体。

与此同时,加快提升我市企业创新能力。全力解决研发投入不足的问题,持续加大财政扶持,引导企业进行产业创新、产品创新和品种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支持思凯科技、东方测控等科技企业在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领域加快技术转化应用,带动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借鉴发达地区“孵化+投资”的成功模式,做好技术、人才、资本、服务等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新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

我市还将突出重点领域,凸显地方特色,以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领域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瞄准丹东产业发展需求,引导科研人员积极投身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融通发展。发挥中科院STS(科技服务网络计划)丹东专项、“兴辽英才”计划等人才平台作用,鼓励域外高层次创新人才在丹转化研究成果、实施产业项目。支持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各种形式的众创空间加快发展,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移转化。

本报记者 王洪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