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以监督之为 共绘“老有颐养”新蓝图
  • 发布日期:2025-6-25 9:54:35
  • 消息来源:丹东市融媒体中心

养老无小事,事事总关情。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聚焦提升监督质效,创新监督方式,扎实推进养老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以监督之为,共绘“老有颐养”新蓝图。

紧盯目标齐发力

“市十七届人大以来,为积极应对日趋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和全市振兴发展大局,制定养老服务监督工作五年规划,一年接着一年干,一项接着一项落。”在养老服务工作调研座谈会上,市人大社会委主任委员谭晓今介绍。“即便是领导更替,养老服务监督这项重要工作的主线也不能变。”这是三任社会委主任委员达成的共识。市人大常委会紧盯重要目标不放松,主动谋划打好一套“组合拳”,通过专题调研、专题视察、专题询问、代表建议督办等多种形式,持续发力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专题询问出重拳

“请问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养老服务业发展总体情况如何?”“请问政府在用地、税费、金融等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支持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成效如何?”“请详细介绍养老机构日常管理和安全运营状况……”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关键环节和难点痛点一个接着一个发问。2022年11月,在深入调研、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我市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使用情况的报告》的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精心组织专题询问,市发改、民政、财政、住建、卫健、市场监管、医保等13个部门主要负责人到场一一应询、现场作答。通过现场问政,厘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目标任务,增强了责任心和紧迫感,让养老服务监督工作长出了“牙齿”。

持续跟踪抓落实

2023年9月,在跟踪检查市政府落实专题询问和常委会审议意见情况过程中,检查组对常委会审议意见的落实、专题询问有关问题的解决以及清单中个别问题的整改等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询问,刨根问底,严格审核相关部门提交的答卷,确保每项工作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检查组组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姜存彤强调,跟踪检查就是要看问题改没改、意见落没落,严格按照清单逐项验收,决不能走过场、流于形式。

检查组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听取相关部门整改工作情况的汇报;组织部分常委会委员和代表,开展实地检查和抽查,进行跟踪问效;完善整改清单,实行销号管理,推动每一条审议意见都得到有效落实、每个问题都得到有效整改。“调研了就要找准问题,有问题就要深入整改,整改了就要跟踪检查,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这是常委会始终坚持的工作宗旨。通过持续跟踪监督,延伸了人大监督工作链条,既增强了监督的刚性和韧性,又确保了对养老服务工作监在关键点、督在紧要处、抓好落脚点,使养老服务监督工作更加坚实有力,真正强壮了筋骨。

强化督办求实效

“张辉代表您好,您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我市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您对办理结果满意吗?”“市人大常委会把它作为重点代表建议大力督办,相关部门克服各种困难认真办理,认真推进办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为他们点赞。”这是2024年代表建议督办反馈时的对话片段。市十七届人大以来,先后收到关于养老服务方面的代表建议32件,其中被列入主任会议成员包件督办重点建议4件,市人大社会委督办重要建议6件。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于兵高度重视,要求采取各种方式督办,确保件件有着落、个个有回应,不仅要让代表满意,更要让群众满意。

2023年,于兵亲自包件督办《关于在我市城市居民区设立“幸福晚年小食堂”的建议》,他多次调度相关部门,通过全方位、全时段督办,推动政府相关部门出台老年人助餐服务补贴政策,有效解决了高龄、独居等老年群体的“就餐难”问题。截至目前,全市已经建成运营幸福晚年小食堂、长者食堂42家。

出台法规强保障

为从法规制度设计层面上破冰,有效引领、规范全市养老服务产业健康发展,2024年,《丹东市养老服务条例》立法工作正式启动。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立法主导作用,实行“双组长”领导机制,扎实、有序推进条例制定工作。经过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多次深入走访调研、3次审议修改。

2024年11月28日,丹东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条例;2025年3月26日,辽宁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查批准了条例;2025年4月15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召开《丹东市养老服务条例》新闻发布会,对条例的制定背景、主要内容及亮点特色进行深入解读。2025年6月1日,条例正式施行。

该条例是辽宁省第一部综合性养老服务地方性法规,共计9章72条,将在明确设施配建、强化基本保障、规范服务行为、推进医养结合、加强扶持引导、明确法律责任等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市人大常委会将积极推动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完善服务体系,强化政策扶持,加强监督管理,注重人才培养,认真组织贯彻实施条例,为全市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助力全市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织密网络壮根基

“近年来,全市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目前,全市共158家养老机构,涵盖公办、公建民营和民办等多种性质。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已实现层级全覆盖,确保养老服务覆盖到各个区域。过去五年,政府加大对公办养老机构的资金投入,用于维修改造,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试点改革专项资金,以及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资金,养老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得到进一步提升,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优质、全面的养老服务保障。”在2025年3月市人大开展的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情况专题视察中,相关部门对近年来的工作进行了汇报。

视察组认真听取相关部门工作汇报,并结合实地视察情况与相关部门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全面梳理丹东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工作情况,精准指出4方面问题,合理提出建强三级网络、拓展服务功能、强化要素保障、完善发展机制等4方面15项工作建议,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工作把脉问诊、开方抓药,进一步推动养老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夕阳无限好,笑靥如花来。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老年生活焕发出别样的光彩。大小公园里,老寿星闲庭信步笑看花开花落,感受自然的馈赠;长者食堂里,老朋友们相约而至共享美味佳肴,品味生活的温暖;文化广场上,银龄组休闲健身,欢声笑语此起彼伏,洋溢着幸福与活力……这些温馨的场景勾勒出一幅“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美好画卷。

鸭绿江畔,丹东真好!生活在这里的老年人倍感幸福。养老服务监督工作永远在路上,丹东市人大常委会将以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务实的举措,不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构建布局合理、城乡均衡的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同时积极探索建设“一老一小”服务综合体,全力保障老年人享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共同绘就“老有颐养”新蓝图。

记者:景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