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日期:2025-6-23 9:28:53
- 消息来源:丹东市融媒体中心
近期,丹东边境管理支队北井子边境派出所立足辖区实际,紧扣“融合警民共筑,同心助安”的理念,持续深耕“炕头警务室”特色服务党建品牌,创新推行“融情、融景、融法、融警”四融工作法,将警务工作深度融入社区生活,通过密切警民联系、普及法治观念,有效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安格局,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零距离服务真暖心
派出所将“炕头警务室”作为服务群众的核心载体。依托辖区中心部位新海村设立站点,配备民警、辅警及村志愿者组成服务团队。民警深入一线,通过“炕头议事会”“警民夜话”等形式,与群众围坐畅谈,倾听民声,收集治安线索和民生需求,并开展“送法进户”活动。例如,在议事会上了解到外来人员增多存在隐患后,迅速协调村委会发动治安巡防队加强巡防预警,保障辖区安全。
警务室还打造了“法治宣传角”,巧妙融入反诈、禁毒、民法典等内容。同时,结合传统节日开展“警民一家亲”活动,如共写春联、同包元宵、粽子,组织“警民同乐会”文艺汇演,邀请老党员、治安积极分子参与,讲述互助故事,在温馨氛围中深化情感纽带。今年以来,已举办多场文化活动,惠及数百人。
针对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群体,社区民警建立“一户一档”,定期走访帮扶。联合民政、妇联等部门,为困难老人申请补助。例如,民警主动为行动不便的李奶奶代购药品、代缴费用,并协调卫生院定期上门体检,用实际行动践行服务宗旨。
“四融”工作法激活共治效能
融情于微。民警坚持常态化走访(每日访、每周巡、每月议),建立信任基础。今年以来走访数千户,收集建议百余条,解决户籍办理、证件遗失等民生问题数十件。
融景于治。警务工作主动融入乡村振兴等场景。在风力发电、污水处理等项目推进中,民警联合镇村干部组成工作小组,提前介入调解施工纠纷,确保项目顺利,实现“矛盾化解在工地”。
融法于行。组建由民警、法律顾问等组成的普法队伍,推出“炕头普法套餐”,针对老年人防诈骗、青少年模拟法庭、商户经营法规宣讲等。专题普法活动有效提升了群众法治意识,辖区电信诈骗发案率显著下降。
融警于民。吸纳村干部、小组长等组建“红袖标”平安志愿队,划分联防片区,开展日夜巡逻。志愿队积极协助破案、提供线索,形成“警民携手、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
多元调解促和谐
为高效化解矛盾,派出所联合镇综治办、司法所、法院等部门建立多元调解机制,推行“情理法+多方共治”模式。针对土地纠纷、邻里矛盾等复杂问题,邀请乡贤、老党员作为“民间调解员”参与。例如,在多起虾圈权属纠纷中,民警联合镇政法委员、法律顾问、村支书组成调解小组,多方取证,最终通过“炕头调解会”促成和解。
精准服务助力地方经济
优化营商环境。推行“一企一警”服务机制,民警定期走访重点企业,建立“需求清单”提供定制服务,为用工密集企业开设“流动户籍窗口”,为物流企业开通“车辆通行证快速通道”,为科技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宣讲。
筑牢安全防线。成立工作专班,对涉企盗窃、破坏生产等案件“快侦快破”。例如,某工厂原材料被盗案,专班民警仅用16小时破案,挽回巨额损失。同时指导企业完善安防,安装智能监控,组织消防及应急演练,提升企业自防能力。
深化警企联动。与企业开展“平安共建”,组织职工成立联防队,与派出所巡逻队联勤联防。建立“警企直通车”微信群,实时解答咨询,推送安全提示,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记者:唐羽廷
- 美不胜收!大美辽宁欢迎您
- 辽宁“时代楷模”:丹东市融媒体中心《铭记》工作部
- 首届“雪花鸭绿江杯”全国中老年羽毛球邀请赛在丹东开幕
- 【鸭绿江畔 丹东真好】振兴区:夏日雅集 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 “丹东·凤凰山”号旅游专列首发 启程连接沈阳与丹东
- 丹东市中考顺利开考 各考点温情护航
- 辽宁:以文体旅融合之笔 绘就振兴发展新画卷
- 推动文体旅融合 打造“鸭绿江畔 丹东真好”城市新名片
- 丹东港大宗货物吞吐量跨越式增长
- 辽宁省第二批地名文化保护名录公布,丹东占俩!
- 鼓韵悠扬 文化共鸣 ——2025年“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丹东鼓乐展演精彩上演
- 鸭绿江畔 丹东真好 ——丹东精彩亮相2025辽宁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