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25-1-22 10:49:09
- 消息来源:丹东市融媒体中心
2024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把质量强市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任务来抓。以推动全市质量标准品牌建设工作为抓手,不断夯实丹东市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企业品牌价值,保障企业产品供给质量,扩大行业知名度,为实现丹东市全面振兴新突破提供坚强的质量基础支撑。
深挖品牌价值,擦亮丹东金字招牌。市场监管系统组织开展的企业品牌价值评价工作是一项基础性、评价性、服务性工作,全系统深耕企业品牌价值挖掘工作,坚持“企业自愿、广泛动员、精准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在企业品牌价值“纵向深度”和“横向广度”上不断取得新成绩。比如,在“纵向深度”上,丹东仪器仪表园区在2024年区域品牌中获评72.23亿元,相比2017年初次评审价值的1.81亿元大幅增长;东港草莓品牌价值评价结果逐年递增,2024年已达到391.6亿元,同比增长5.4%,实现了品牌价值“四连升”,在全省农业区域品牌评价序列中仅次于盘锦大米和河蟹,位列全省第三位。在“横向广度”上,实现“双高”,即2024年推荐19家企业和组织参与评价工作,获评品牌价值累计达479.96亿元,价值总额创历年新高;覆盖了14个评价领域中的10个,覆盖数量创历年新高(全省第一)。
发挥标准引领作用,抢占质量发展制高点。2024年,丹东市培育标准创新型企业(初级)9家;推荐申报标准创新型企业(中级)4家,超额完成省考核任务指标。强化标准引领作用,截至目前,主导发布国家标准1项,参与发布国家标准16项,主导和参与发布省地方标准13项,发布市级地方标准5项。稳步推进市级地方标准以及2023年已立项丹东市地方标准的研制工作。
强化质量管理,优化市场主体内部结构。市市场监管局不断推进我市首席质量官制度建设,以首席质量官为引领促进质量变革创新。2021年,丹东市首次开展首席质量官工作;2022年,丹东市首批获证企业的首席质量官实现持证上岗;2023年,市市场监管局瞄准规上企业,进一步扩大首席质量官备案企业覆盖面。截至目前,丹东市经省市场监管局核准备案新获证企业数量为95家,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企业为126家,首席质量官备案数量位居全省第3位。
释放专利效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全市发放专利转化扶持项目资金296.65万元,惠及36家企业。向上级报送东方测控和宽甸良鑫蜂业、辽宁国测黄金3家企业专利转化的典型案例。1412件高校存量专利录入国家知识产权局存量专利数据库,完成率100%。2家企业申报创新管理知识产权国际标准(ISO56005)进入体系评价阶段。24家高新技术企业进入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培育库。“助力全面振兴新突破,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突破三亿元”获评2024年市直机关第一季度最佳实事。
夯实质量基础设施建设,赋能市场主体提质增效。丹东市现有检验检测机构88家,分布在10个检测领域内,吸纳社会就业人员1500余人,年度出具检测报告56万余份,检测收入突破亿元。但仍存在各检测机构分布不均,无法实现信息共享等情况。为更好地服务企业,市场监管局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指引,依托丹东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聚焦优势产业,全面发挥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效能,以“深度融合、主动服务、一检通行、良性协同”为工作目标,坚持“一个规划、一个平台、一揽子服务、一个窗口、一个结果通行”,将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知识产权、品牌培育和人才培养等8类要素资源与相关检验检测要素进行“一站式”服务整合,为区域、产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基础设施综合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共新建“一站式”服务工作站6个,惠及全市中小企业1000余家,累计免费提供服务1800余次,检定强制检定计量器具4万余件,破解企业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40余个,为我市中小企业节约资金逾500万元。
2025年,市市场监管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贯彻落实《辽宁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开展质量管理创新、质量改进提升等活动,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努力营造政府关心质量、企业重视质量、人人参与质量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开创市场监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记者: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