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日期:2024-12-31 10:57:32
- 消息来源:丹东市融媒体中心

今年以来,丹东市残联积极服务和融入我市振兴发展大局,把准残疾人事业发展正确方向,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残疾人民生保障、康复服务、教育就业、权益保障、扶残助残等重点工作,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民生保障稳定有力
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将438名易致贫返贫残疾人纳入重点监测对象,建立实名制台账。为1490名农村残疾人发放资金补助或生产资料,助力家庭生产。支持8家农村扶贫助残基地建设,辐射带动320人就业增收。落实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优待政策,加强与民政、人社等部门残疾人信息数据比对共享,让“政策找人”,推动“两项补贴”应享尽享。拨付资金212万元,为2207名55——59周岁参保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补助。加强对生活困难残疾人的救助,为2150名生活困难残疾人发放慰问金63.95万元,减轻残疾人因意外伤害造成的经济负担,为1.98万名生活困难残疾人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加快发展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投入资金47.1万元,为277名残疾人提供机构托养和日间照料服务,制定《丹东市残疾人托养机构管理指导意见》,推动全市残疾人托养机构规范化建设水平,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投入资金218.5万元,对879户生活困难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一户一策”满足残疾人个性化需求,保障残疾人基本住房安全便利。
就业扶持成效显著
各级残联机关事业单位设置3个残疾人岗位,发挥安置残疾人就业带头作用。全面落实按比例就业政策,开展访企拓岗行动,规范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年审,推动357家企业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1009人,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526人。大力支持残疾人自主就业,为494名个体就业(创业)残疾人发放补助金,投入资金48.5万元,为740名灵活就业残疾人提供实物支持,协调金融机构为残疾人发放助残贷款327万元,促进残疾人自主就业增收。加强盲人按摩机构管理,投入资金15万元,对101家盲人按摩机构开展设备扶持,增强盲人按摩市场竞争力。提升残疾人职业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深化“以训提能”,聚焦就业形势和残疾人需求,开展各类培训51期,累计培训1243人(次)。
康复服务深入开展
强化残疾预防,联合相关部门完成《丹东市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中期评估工作。在“爱耳日”“残疾预防日”线上、线下同步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参与群众5600余人,有效推动残疾预防意识提升。加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坚持“救早救小”和“应救尽救”原则,投入资金619.96万元,为348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建立《丹东市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负面行为清单》,开展定点康复机构安全生产和服务情况检查,广泛组织专业技能提升培训,进一步规范定点康复机构服务。夯实基本康复服务,持续将残疾人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91.4%。投入资金101.4万元,通过康复直通车为1690名生活困难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创新建设6家自助互助服务基地,丰富基本康复服务形式。优化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投入资金208.96万元,采购适配辅助器具2454例,有需求的残疾人辅具适配率达到100%。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规范服务流程,适配周期较往年压缩25%,更好更快满足残疾人辅具需求。
特殊教育保障更全面
落实残疾学生资助政策,投入资金37.3万元补贴高中及义务教育阶段生活困难残疾学生学习和生活费用,惠及373人。对66名考入大中专院校的残疾学生及父母双残(单亲残)子女发放助学补助金14.8万元。针对残疾学生提供支持服务,为20名残疾学生发放辅助器具,为9名残疾考生考试提供合理便利,持续优化残疾学生就学条件。开展特殊教育工作专题调研,加强特殊教育督导和质量监测。为3所特教学校赠送体育器材,选派特校教师参加国家和省级通用手语、通用盲文培训以及特殊艺术师资、美术师资培训,推动特殊教育水平不断提升。
共享社会生活更广泛
普及残疾人公共文化服务,结合“读书节”“送文化下乡”“文化进社区”等举办活动41场,推动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覆盖。建立我市首个残疾人文学艺术活动基地和市级残疾人文学艺术专委会,为160余名活跃在各级作协、美协、书协的残疾人文艺爱好者搭建交流展示平台。发展残疾人群众体育,近2500人参加“冰雪运动季”“健身周”“特奥足球周”等残健体育融合活动,参与度和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加强残疾人竞技体育,开展残疾人运动员选拔工作,从1800多名适龄青少年中选出9人进入我市残疾人竞技体育人才后备库。积极参与各项体育赛事,我市运动员在全国特奥乒乓球比赛中取得1金2银3铜,在全省第二届聋人篮球锦标赛中收获亚军和“体育道德风尚奖”,以赛场竞技展现拼搏风貌。
新的一年,丹东市残联将持续紧盯残疾人需求,用心、用情做好残疾人服务工作,解决好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将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与改善残疾人生活品质、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相结合,在助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把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一步步变为现实。
记者:包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