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24-12-10 10:49:00
- 消息来源:辽阳日报
逐水而居,是人类自古以来的生存方式。
2300多年前,一颗明珠开始在太子河畔闪闪发光,它就是东北第一城——襄平。在燕昭王时期,秦开却胡后,辽东才正式纳入燕国版图。随着燕设五郡,辽东郡郡治襄平,最初因军事防卫需求而建立的襄平城逐步具备了城的规模,并开始正式出现在中国的版图上。根据考古调查和采集的文物标本,襄平城的位置大致就在太子河左岸,今天辽阳城的西北方。
从襄平到辽阳,虽然城的名称有变,而历史一脉相承。
蜿蜒曲折,不舍昼夜的太子河两岸发生了数不清的故事,埋藏着无数秘密,它让这一方水土的文化脉络烙上了一条河的印迹,一次次傲娇面世,一次次惊艳亮相。
1918年,太子河东岸的迎水寺村,发现一座用青石板支筑的古墓,石板壁的彩色图案清晰可见。这是中国首次发现的汉魏时期的壁画墓。目前,这样的壁画墓在太子河两岸已经发现了30多座。精美的地下壁画墓群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在辽阳城东26公里左右的太子河左岸,冮官窑古窑遗址在河边静静地守候着后来者。始烧于辽代,盛行于金代的冮官窑,是当时东北最大的民窑。千百年后,窑火虽熄,情怀犹在,河边一座冮官窑博物馆带领我们穿越回千年前的十里窑场。
1983年发现的新城墓,位于太子河右岸的新城村。从葬品数量和出土器物推断,墓主人可能是当时辽东郡郡守级人物,这在东北地区为首次发现,对研究辽阳乃至东北地区的政治沿革、历史地理及文化交流有着重要意义。
自1965年开始,太子河两岸村庄多次出土燕国“明刀币”;1985年在太子河右岸的沙坨子村出土的战国兵器青铜戈……一件件珍贵文物的出土,为未知历史提供注解,更为我们脚下的土地增添了无穷魅力。这里一定还有更多的秘密和惊喜,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对话,去解锁。
1997年,辽阳市政公司在太子河进行挖沙作业时出土了一件船锚。让人们将目光对准了太子河的水运,那曾经繁忙的水上贸易。据记载,辽阳境内太子河的渡口有龙王庙、黄林子、大纸房、小北河、蛤蜊坑、唐马寨等几十个,这些渡口在摆渡人员的同时,也完成了相互间的商品交换。
太子河在进行河内贸易的同时,也把海上舶来的物资运到内地。太子河漕运何时开始,我们不得而知,但到了明代,太子河水道已非常发达。明初,运送辽东兵士的粮饷装备,由海运过来后,皆由水系中转,再由太子河等辗转运送各地。因此,历史上,对关内外的物产交流,辽东的繁荣发展,太子河曾发挥了很大作用。
“燕太子丹匿于衍水”“司马懿斩公孙父子于梁水”……千百年来,流传千古的历史故事在太子河畔持续上演。
丁令威、张浩 、靳辅、王尔烈……千百年来,无数名士先贤在太子河畔流芳千古。
今天,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辽阳经过不懈努力,将这条母亲河悉心打造成了一条自然生态长廊、一条文化长廊,展示着这块土地2300多年漫长而厚重的历史。
惯看秋月春风,淘尽世事沧桑,从远古奔腾而来的太子河,正与她哺育的这座城一起,奔向无限广阔的天地。
记者:高红丽 王少林 张宏 贾贺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