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日期:2020-10-16 10:56:03
- 消息来源:丹东新闻网
开栏语 今年以来,我市各地各部门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主要经济指标加快回升,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向好。即日起,本报推出“落实重大措施争先创优”专栏,聚焦我市各地各部门奋力一搏,全力争取完成既定目标任务的生动实践,敬请关注。
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凤城市旅游业成绩斐然:接待国内外游客100.5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28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104020万元。
这仅仅是凤城“成绩单”的亮点之一。今年以来,凤城市委、市政府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在“干”字精神的鼓舞下,全市上下于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
规上工业企业、限上商贸企业开复工率分别达到98.8%、100%;深入挖掘增长潜力,积极对冲疫情影响,二季度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1%,固定资产投资逆势增长13.6%;坚持“投资为上、项目为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累计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41个、开复工率87%,落地飞地项目35个;农业发展提档扩面,获评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县;工业发展提质增效,培育省级“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8家,新材料、饮料饮品两大新兴产业加快布局,服装加工业产值逆势增长151%……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一个字,“干”。
凤城市以“学习毛丰美、实干促振兴”活动汇聚“干”的共识,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拓展“干”的内涵。坚持“多会合一”“精文减会”等务实措施,减轻基层负担;运用“双向激励”“容错纠错”等经验办法,鼓励担当作为。如今,“干”字城市精神立根铸魂,挺起凤城发展的精神脊梁,迸发出强大、深远的力量。
面对疫情,凤城市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精心组建防控指挥部、党员先锋队、援湖北医疗队等战“疫”团队,科学施策,顺利完成了联防联控各项任务,维护了全地区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凤城市坚持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原则,推动经济运行呈恢复性增长态势。选优配强产业园区领导班子,制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和主导产业规划,明确“1+11”发展布局,启动污水处理厂、电力专线建设,产业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7%。在疫情期间举办的网络推介会暨项目“云签约”活动中,与6家商会达成战略合作,新增在谈项目61个,新签约重点项目21个,引进内资33.8亿元。
今年,凤城市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发放稳岗补贴480万元,城镇新增就业2930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民生事业不断进步,农村义务教育网络教学环境基本全覆盖,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5%、7.6%;三大攻坚战取得实效,新识别的21户、40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159户危房改造任务、25个产业扶贫项目全部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整改落实任务扎实推进,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百舸争流千帆竞 ,借海扬帆奋者先。下一步,凤城将持续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将“五大发展战略”一以贯之、一抓到底,在总结经验中坚守初心,在攻坚克难中坚定决心,在抢抓机遇中坚定信心,在把握关键中笃定恒心,坚持常态防控、扩大内需、壮大产业、改革开放、补齐短板、规划引领、共建共享,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记者 李琦
- 美不胜收!大美辽宁欢迎您
- 辽宁“时代楷模”:丹东市融媒体中心《铭记》工作部
- “丹东·凤凰山”号旅游专列首发 启程连接沈阳与丹东
- 丹东市中考顺利开考 各考点温情护航
- 辽宁:以文体旅融合之笔 绘就振兴发展新画卷
- 推动文体旅融合 打造“鸭绿江畔 丹东真好”城市新名片
- 丹东港大宗货物吞吐量跨越式增长
- 辽宁省第二批地名文化保护名录公布,丹东占俩!
- 鼓韵悠扬 文化共鸣 ——2025年“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丹东鼓乐展演精彩上演
- 鸭绿江畔 丹东真好 ——丹东精彩亮相2025辽宁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大会
- 田野里的“智慧芯片” ——丹东13个科技小院为农业强市注入“硬核”动能
- 高考完美落幕 丹东景区为2025年应届生提供门票优惠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