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这个“双十一” 市民购物更理性
  • 发布日期:2024-11-14 11:00:19
  • 消息来源:丹东市融媒体中心

“双十一”刚刚过去。近日,记者通过线下走访和线上参与了解到,今年“双十一”,很多线上线下商家将促销时间拉长,被不少网友称为“持久战模式”“史上最长”等。虽然各种优惠活动层出不穷,但我市很多消费者比以往更加理性,消费行为也以实用性、体验感为主。

线上线下都参与

记者发现,今年多家电商平台“双十一”活动从10月中下旬就开始了,持续到11月中旬,个别商品优惠甚至会到11月底。线上促销方式很多,有限时抢购、跨店满减、买赠等。很多线下实体店也都在“双十一”前后推出促销活动,为消费者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和具有吸引力的优惠口号,让消费者充分感受实体店购物的乐趣。

11月10日上午,振兴区一家商场内人头攒动,各类品牌竞相展示自己的商品。很多品牌早就挂出醒目的数字“1111”,推出打折、满赠和礼品兑换等优惠措施。全场低至五折起、买二送一、买赠礼品等标语随处可见。“快冷了,今天我特意带着孩子来买冬装。商场里的优惠力度看起来很大。店里的销售员也都很热情,毕竟这是卖货的好时机。”市民林女士表示,线下试穿的购物体验感是线上比不了的,尤其买孩子的衣服和鞋等,不试一下很怕穿着不舒服。

消费者渐趋理性

在以往“双十一”期间,不少消费者争相抢购各类商品,追逐低价与优惠。然而,这种情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以前我追求低价商品,但是逐渐意识到价格并不是唯一的考虑因素。现在我更注重产品的质量、品牌口碑和售后服务。”市民刘先生说,最重要的是要买自己需要的。如果因为“便宜”就盲目下单,最后往往得到一堆很长时间都用不上、甚至最后白白浪费的东西。

如今,消费者购物更加理性,更加注重产品的实用性、质量和性价比。记者现场随机采访多位消费者,他们均表示,购物决策不仅仅依赖折扣力度,还应该综合考虑产品的性能和个人实际需求。很多消费者在购买前,会通过互联网搜索、社交媒体和用户评价等途径,多方面了解产品的真实情况,参考其他用户的评价和使用经验,以获得更准确的信息。

电商从业者张馨认为,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购物的便捷性、商品品质以及售后服务保障,这些消费体验是最重要的。“即便多个电商平台强调优化消费体验,但从实际购物情况看,先涨后降、虚假破价等调价套路可能依旧存在。”张馨建议,消费者仍应提高警惕性,避免被虚假宣传和价格欺诈所迷惑,根据自身需求和预算理性消费,学会在权益受损时维权。

记者:王子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