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24-8-6 10:07:19
- 消息来源:丹东市融媒体中心
在第4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辽宁丹东鸭绿江口候鸟栖息地作为该系列遗产最北端的提名地,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由此,丹东市首张世界级生态名片诞生。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位于世界最大的潮间带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候鸟的重要栖身地,这条迁徙通道纵贯22个国家,是全球鸟类多样性最丰富、濒危物种比例最高的迁飞通道。
辽宁丹东鸭绿江口候鸟栖息地地处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生物保护关键区域的黄海生态区,包含辽宁丹东鸭绿江口完整的潮间带体系,水鸟分布集中,是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栖息地保存最完好的区域。每年3至5月,十余万只鸻鹬类水鸟自澳大利亚、新西兰、东南亚等越冬地飞往俄罗斯远东地区、阿拉斯加等地繁殖,鸭绿江口湿地便是这些迁徙涉禽北迁最后的停歇地和补给地,对其繁殖延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辽宁丹东鸭绿江口候鸟栖息地提名地分为两个部分大洋河片区和二道沟片区,均位于丹东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面积为17244.9公顷,其中大洋河片区8578.14公顷,二道沟片区8666.76公顷。据最新调查显示,保护区共监测记录到鸟类324种,其中,水鸟148种,林鸟176种。鸻形目是水鸟中最大的类群,有71种。保护区内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8种(水鸟14种),二级保护鸟类58种(水鸟26种)。保护区内鸟类中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收录的受胁物种有26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CITES)名录的有32种,至少20种水鸟在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EAAF)上具有国际重要意义。
该保护区是典型的内陆湿地与海岸带湿地生态类型和海洋生态类型的复合生态系统,广袤的泥质滩涂湿地中又孕育着大量的底栖动物,以及丰富的各类渔业资源,共同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资源。每年抵达此地栖息的鸟类大约有200多种,特别是斑尾塍鹬、濒危物种大滨鹬、濒危物种大杓鹬,它们每年春季在此地中停种群数量分别占其迁飞区上种族总数的70%、30%和20%以上。该保护区作为北迁水鸟的最后能量补给地,特别是对于以长距离少中停方式迁徙的鸻鹬类起到举重若轻的作用。被称为“世界长途飞行冠军”的斑尾塍鹬,需要不吃不喝连续飞行7个日夜万余公里,才能抵达这最后的“加油站”。
记者:刘响
编辑:邹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