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抗美援朝纪念馆新馆大空间展现厚重史实
  • 发布日期:2020-9-21 11:03:26
  • 消息来源:丹东新闻网

编者按 919日,抗美援朝纪念馆新馆以全新的姿态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即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向您展示新馆亮点,敬请关注。

抗美援朝纪念馆新馆亮点纷呈①

抗美援朝纪念馆始建于1958年,是全国唯一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历史的专题纪念馆。自19937月移地至英华山开馆至今,已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1200余万人次,先后获得“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4A级旅游景区”“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等荣誉。馆藏抗美援朝文物两万余件,各类抗美援朝资料3万余份,是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了解抗美援朝历史、缅怀志愿军英雄、传承抗美援朝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2020年,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来临之际,改扩建后的抗美援朝纪念馆重装启幕,以全新的姿态面向社会免费开放。新馆有哪些亮点?我们先睹为快。

亮点一:色彩与空间,展现历史更厚重

抗美援朝纪念馆陈列馆分为序厅、抗美援朝战争厅、抗美援朝运动厅、中朝人民友谊厅、中国人民志愿军英烈厅、纪念厅6个部分。推开抗美援朝纪念馆新馆厚重的大门,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空间更加开阔。步入序厅,眼前首先呈现的,是一片明亮的曙光色,而后,色调逐渐变暗,仿若战争的阴云正在逼近。序厅正中,是毛泽东与彭德怀的大型铸铜雕像《临危受命》,真实还原了70年前的历史瞬间。正上方“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8大个字,高度概括了抗美援朝纪念馆的重大主题。改扩建后的抗美援朝纪念馆新馆展陈面积7879平方米,是旧馆的近5倍。阔大的序厅,营造出气势恢弘的氛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在色调上,新馆更注重突显主题。序厅以曙光色为主,用米黄色石材结合灯光的渲染,体现出序厅的庄重、开阔与明亮,烘托出“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的重大主题;战争厅以红色和灰色为主,展现战争的激烈与残酷,更寓意着在党的领导下,志愿军战士的红色信仰;运动厅以红色为主,展现全国人民的无私的、热烈的支援,更代表了团结一致的民族精神;友谊厅以亮金色为主,象征着中朝两国在并肩作战的过程中坚固与永恒的情谊;英雄厅以暗金色为主,以厚重的石材寓意祖国和平的基石,引人沉思与联想……

为了使参观展线更加合理、顺畅、有效,使文物和历史图片得到充分展示,新馆合理利用了建筑空间。在展线的设计上,利用空间结构巧妙地或架设高墙、矮墙、异形墙,以起到划分区域、延长展线的作用;或根据展陈内容拆除墙体,以达到视线通透的效果。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布局,新馆拥有了长达1389米的展线,为展出更多的文物和历史照片提供了有力保障。

亮点二:多形式展示,文物说话更有力

文物是纪念馆的“魂”。改扩建后的抗美援朝纪念馆新馆在陈列设计中,注重通过多种形式的展陈,让文物开口“说话”。

站在抗美援朝战争厅的中美武器对比展柜前,志愿军落后的“万国牌”武器,与美军先进的战斗武器形成鲜明对比,100多件文物的集中展示,有力地说明在武器装备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情况下,“钢少气多”的志愿军战胜了“钢多气少”“武装到牙齿”的美军,感受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的来之不易,展示效果震撼人心。

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著名战役。在上甘岭这个不足4平方公里的阵地上,“联合国军”先后投入6万余人、发射炮弹190多万发,投掷炸弹5000多枚;志愿军陆续投入4万余人,发射炮弹35万余发,上甘岭山头被炮弹、炸弹削低2米,土石被炸成1米多厚的粉末。为了表现战役的惨烈,新馆在展陈中充分考虑文物与场景的融合,不仅复原了上甘岭阵地的实景,还将上甘岭阵地上的炸弹片、嵌有弹片的树木以及上甘岭阵地上夹杂着弹头和弹片的碎石与岩石粉末等文物融入场景,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战争的残酷。

近几年,抗馆新征集文物889件,有166件用于新馆展陈。这其中,既有彭德怀赠给刘少奇的缴获美军哨兵的5连发半自动警戒枪,也有耿飚在抗美援朝时期任中国驻瑞典大使用过的公文包、电子钟,以及志愿军空军首位特等功臣华龙毅的飞行眼镜、计算尺等珍贵文物。新馆共展出文物1600多件,与旧馆文物相比增加了近一倍。在大型兵器陈列区,新馆在对文物进行维护和保养的基础上,对31件抗美援朝时期的大型兵器文物进行了更为合理的陈列和布局,使之更加有利于观众参观和了解大型兵器文物背后的故事,从而真正做到用文物说话,发挥文物“魂”的作用。 记者 谢秋林 摄影 江宏立  刘海东  吴琼  张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