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日期:2020-9-2 13:46:50
- 消息来源:丹东新闻网
“春天昼夜温差大,西红柿口感好,价格也好。”近日,东港市北井子镇林家村刘屯村民组的齐旭东向记者道出了他在西红柿大棚里摸索出的“致富经”。
15年前,齐旭东开始种植西红柿,那时他只有一个小棚,种植面积很小。为了能让生活越来越好,齐旭东并未止步于此,于9年前从事水稻种植,在周边乡镇承包了400多亩水稻田,一干就是6年。后来齐旭东发现,种植西红柿具有产量高、用工少、不用反复投入等优点。2016年,他回村种植西红柿,经过摸索,从试验的五六个品种中精选出两个优质品种,4年时间,从1个大棚发展到如今的3栋大棚,累计投资50万元。
“种植西红柿就一次性投入,每年农药化肥费用也不高。我这3个棚都是2亩的,一个棚一年产量3万斤左右,一亩地能赚六七万元吧。”齐旭东告诉记者。
每年11月末大棚开始栽苗,第二年的二三月,西红柿逐渐成熟,此时正是春季,也是西红柿的口感和价格最好的时候。“普通西红柿出棚价最贵的时候4块1斤,最便宜的时候2块左右;铁皮柿子最贵的时候8块1斤,最便宜的时候也得三四块钱。”齐旭东说。
现在,对于的大棚西红柿种植,齐旭东已经摸索出一套自己的经验。大棚每年的产量比较稳定,受天气影响也不大。
在林家村刘屯村民组,像齐旭东一样种植西红柿的农户不少。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刘屯村民组共有96户,其中75%以上的家庭以西红柿种植为主要收入来源,每户平均建设大棚1栋,销售高峰期,整个村民组每天销售额达到20-30万元,大棚西红柿种植成了带动全组村民致富的产业。
齐旭东告诉记者,来他们那里收西红柿的商贩不仅有丹东的,还有吉林、山东、天津等地的。每年西红柿成熟的时候,外地收购商都会提前联系他。
7月1日前后,大棚进入养地的农闲时间,而齐旭东并未休息。他在忙着学习新的技术,掌握生态种植等顺应时代发展的新的种植方法。
“我看现在都搞秸秆还田,打算今年秸秆不往外扔了,直接打碎,放水浸泡,它是有机质,当肥料了。”齐旭东说。
陈鸿军 记者 张瑞
- 美不胜收!大美辽宁欢迎您
- 辽宁“时代楷模”:丹东市融媒体中心《铭记》工作部
- 首届“雪花鸭绿江杯”全国中老年羽毛球邀请赛在丹东开幕
- 【鸭绿江畔 丹东真好】振兴区:夏日雅集 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 “丹东·凤凰山”号旅游专列首发 启程连接沈阳与丹东
- 丹东市中考顺利开考 各考点温情护航
- 辽宁:以文体旅融合之笔 绘就振兴发展新画卷
- 推动文体旅融合 打造“鸭绿江畔 丹东真好”城市新名片
- 丹东港大宗货物吞吐量跨越式增长
- 辽宁省第二批地名文化保护名录公布,丹东占俩!
- 鼓韵悠扬 文化共鸣 ——2025年“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丹东鼓乐展演精彩上演
- 鸭绿江畔 丹东真好 ——丹东精彩亮相2025辽宁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