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青春献家乡 实践筑未来
  • 发布日期:2024-3-5 10:50:23
  • 消息来源:丹东市融媒体中心

观摩家乡发展,进行就业体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刚刚结束的这个寒假,我市371名返乡大学生在家乡过得忙碌又充实。在共青团丹东市委的协调安排下,大学生们在了解家乡、政务实践方面有了全新体验。

寒假期间,共青团丹东市委积极开展2024年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开展前,共青团丹东市委及各县(市)区团委协调各部门设立返家乡实践岗位,通过微信公众号、大学生微信群等载体发布招募信息,提供岗位700多个,报名1000余人次。按照“因需设岗、按岗招人、双向选择、属地管理、就近就便”的工作原则,最终371人走上实习岗位,为建功家乡贡献青春力量。

我市各县(市)区团委精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实践活动。团凤城市委组织开展“中华文化知多少”“学习强军知识”等内容的主题团日活动,激励新时代团员青年自觉担负起建设家乡、建设祖国和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团振安区委组织返家乡大学生为游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宣传文创产品。团元宝区委组织返乡医学专业大学生前往六道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观中医馆,了解中医文化,感悟中医魅力。

结合“大国边疆 青春聚力”专题活动,团东港市委深入挖掘抗美援朝历史,组织返乡大学生拍摄宣讲视频,激励青年奋进向上;团宽甸县委组织返家乡大学生前往永甸边境派出所,为工作在一线的干警送去新春祝福;团振兴区委组织学生来到渔港码头,了解码头建设和智能管控系统运行情况。

随着实践活动的结束,大学生们纷纷写下实践感悟、录制视频,宣传推荐丹东。共青团丹东市委在微信公众号上推出专题,广大学生充当“宣传员”,积极宣传家乡、推介家乡,讲述家乡故事,展示家乡形象,为家乡贡献青春力量。

“通过实践,我看到了家乡的发展与变化。”河北大学的丹东籍大学生鄂泳旭说,在推介家乡的特色农产品时,他思考如何利用自己所学促进家乡发展和乡村建设,“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投入到家乡的发展中。”

“感谢团市委给我们返乡大学生提供这样一个平台。”第二次参加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郇翔宇,更真切地体会到参与家乡建设的获得感和责任感。寒假期间,她走上所在街道边海防岗位参与巡逻,同时,负责组织策划活动,编写脚本、开展宣讲等。她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在社会实践上汲取营养、检验知识、丰富阅历,为今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下一步,共青团丹东市委将持续发挥好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组织更多返家乡大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融入家乡,为家乡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记者:包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