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日期:2024-2-28 10:33:14
- 消息来源:丹东市融媒体中心
“医疗专家不仅提供诊疗服务,还指导我们如何在家进行康复训练,让我们看到了康复的希望。”近日,家住宽甸振江镇石柱子村的残疾人王俊义感激地说。
王俊义与妻子曲凤兰均为肢体重度残疾,夫妻俩常年被疼痛和肢体功能障碍困扰,但去县里就诊不便。前不久,市残联“康复直通车”开进他家,多名专家为王俊义量血压、做心电图、验血,为曲凤兰针灸、开药,并指导他们学会能自主完成的康复运动,帮他们增强肢体力量。
近年来,市残联把残疾人康复工作作为事关残疾人福祉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推动全市残疾人精准康复率、辅具适配率稳步提升,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逐年提高。2023年,市残联进一步加强对家庭偏远、重度残疾人的康复体系建设,开展“康复直通车进千家”专项行动,紧紧围绕残疾人的康复需求,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
据了解,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包括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康复医疗以及支持性服务,服务对象为有经济困难、有康复需求的各类残疾人。以往,残疾人需要到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治疗,资金额度小、可选项目少、诊疗周期短,无法满足残疾人对康复服务的需求,影响了基本康复服务项目的实施效果。
“康复直通车进千家”专项行动,由各县(市)区残联会同本级卫健部门共同举办,选择专业的医疗机构购买服务,指定医疗机构根据每个残疾人的需求,制定个性化方案,通过“直通车”方式把康复诊疗服务送到残疾人家门口。2023年,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补贴由每人每年100元提升至每人每年最高限额600元,这也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撑。
行动中,专业的康复机构提供服务,进一步提升了残疾康复服务质量。精准聚焦服务对象,把有需求的残疾人调整为有康复需求的困难残疾人。将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互补衔接,使残疾人享受到更多的医疗惠民政策。服务模式也从以往到指定地点的集中就诊转变为进村入户送服务上门,极大地方便了残疾人群众。
2023年5月,“直通车”行动在宽甸正式启动。康复医师带着诊疗设备走村入户,深入残疾人家庭,为他们提供康复诊疗服务并建立个人康复档案。诊疗服务结束后,医护人员作为志愿者,义务为残疾人提供支持性服务。残疾人可以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联系康复医生进行咨询,解决他们居家康复锻炼中的疑问,提高康复训练效果。
通过“康复直通车”上门服务,全方位、多角度地推动了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让残疾人在感受康复效果的同时,提升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2023年,全市1644名生活困难残疾人享受了康复医疗及支持性服务。
市残联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康复直通车进千家”专项行动将根据广大残疾人的实际需求,不断优化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让残疾人通过康复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记者:包芙蓉